商鋪名稱:攜明(上海)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聯系人:王浩(先生)
聯系手機:
固定電話:
企業郵箱:wieppa@163.com
聯系地址:滬太路2899號
郵編:201900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線纜網上看到的,謝謝!
資質是施工企業承接建筑項目的基礎,有了資質才能談施工、才能談工程質量問題。近年來,住建部一直強調淡化建筑行業資質,建筑界也在呼吁淡化甚至取消資質,那么為何資質申請卻一再井噴?帶著這個疑惑,筆者對比了目前為止2017年與2016年同期的數據情況,并與建筑行業內以往數據一一比較,用數據多角度反映資質審批現狀。首先,我們看下建筑行業全部資質的申請情況,2016年1—9月份的全部資質申請總數為690次,同意數量為347次,通過率50.23%;2017年1—9月份全部資質申請總數為2547,同意數量為947,通過率僅37.18%。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資質申請數量雖然有所增加,但通過率卻大幅下降。下面我們以特級資質為例,多角度分析一下。對比2016年和2017年的特級資質申請情況,不難看出,特級資質申請也在緊縮,總通過率從62.5%下降到44.77%。特級資質的申請主要集中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公路工程幾種,這三個資質的通過率也都有所下降。甚至,2017年9月份第一批申請里,特級資質通過率僅為17.3%。雖然通過率下降,但申請數量呈幾何級增長,成功數量也有較大增長。截止目前,特級資質總數為508家,從省份分布可以看出,特級資質數量依次為北京、浙江各60家,江蘇58家,山東31家,上海25家,廣東23家,安徽22家,湖北22家,四川21家,河南20家,其余省市均不足20家。我們再細分這508家特級企業,可以看出,大多企業只有單特級資質,能拿到多特級的只有15.4%,而且我們對比上面的省市分布,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特級數量多的省份,多特級卻很少,這是因為多數的多特級企業多為央企和國企,民營企業拿到特級的雖然多,但拿到多特級的寥寥無幾,所以江蘇、浙江這種民營建筑企業為主的省份拿到多特級的自然就很少,由此可見,民營企業在建筑行業的全面發展還是任重道遠。值得關注的是,在9月份的公示中,誕生了首家民營雙特級雙行甲企業。
1.放寬工程業績要求,讓企業更多參與工程建設
競爭力是行業發展的基本特征,也是企業發展的基本能力,如果建筑行業想要承擔工程項目,必須先獲得資質,才能參與市場競爭,招標和工程承包項目,建筑施工資質企業取得的資質等級越高,可以承包的工程范圍越大,更容易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沒有建筑資質的企業自然不會贏得有資質的建筑公司,沒有資質也無法承接工程項目。施工資質辦理不再對業績要求之后,為許多建筑公司提供了新的機遇,也為祖國的建筑企業帶來了新的活力。
2.嚴格檢查弄虛作假企業,讓有實力的建筑企業越來越強
除了業績,資金,人員以及設備等重要元素外,通知的實質是“施工特級資質,換二級資質”放寬了政策,但是并不意味著辦理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變得容易,相反的可能會變得更加嚴格,對于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不考核業績,可能會考核企業的實際運行及操作能力等,但真正有實力的企業不必擔心這一點。
資質是衡量建筑企業實力的一個指標,對于有高等級資質的建筑企業來說,更容易獲得客戶的青睞,因此對于建筑公司來說,資質升級是絕對有必要的,只有不斷提升資質,我們才能承接更大的工程項目,以確保公司的快速發展。但是,在整個資質升級過程中,會出現許多突發的事件,例如資質升級失敗,那么面對資質升級失敗,建筑公司應該如何應對。
建筑企業資質升級失敗后需要做什么
一、首先檢查資質升級失敗的原因
在得知資質升級失敗后,我們可以通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的辦事大廳,受理發證信息查詢,查詢具體的意見,一般查詢時間可在專家評審意見發布日期后的10個工作日內查找,建筑企業應及時注意建設部網站審核意見的發布日期,及時登錄住建部官網查明具體原因。
二、如果有任何異議,可以及時提出申訴
作為建筑企業,如果對專家評審的意見有任何異議,都可以在公示期間通過建設工程企業資質申報軟件提交陳述申請,經省級主管部門確認并加蓋單位印章后提交逐漸部門進行受理,逾期將不受理,轉到專業部門的審查資料仍然是提交紙質材料。
三、如果沒有異議,可以根據資質升級失敗的原因重新準備材料再次申請資質升級。
一般情況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專家的審查是不會出現問題的,資質升級失敗的原因通常是由于公司提材料等方面的問題,最常見的有:1、提交的材料不完整, 2、技術負責人不滿足要求, 3、提交的業績材料有問題等,導致資質升級失敗。企業需要按照上述失敗原因準備補充材料,重新申請資質升級。
四、尋找專業的資質代辦機構來幫助辦理,一般來說,對于資質辦理、資質升級等業務,建筑公司本身很少能夠辦理成功,通常會交給資質代辦機構來辦理,主要原因是由于企業自身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另一個是找一個專業的代辦公司來辦理合格率會更高,專業資質代理機構與企業和主管部門有更多的往來,特別是申請的資質種類多,相對更有經驗。
當建筑施工企業升級其資質時,可能會出現申請失敗的情況,這是企業不能坐以待斃,要找出失敗的原因,或者交由專業的資質代辦公司辦理,盡快完成資質升級,承接更大范圍的工程施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