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進口化妝品備案情況
從今年1月1日起,受新品注冊備案所需的原料報送碼、安全評估報告、功效宣稱評價報告等資料的獲取周期變長、難度加大影響,新品備案數量銳減。
據美修大數據顯示,在2022年1月1日至1月31日期間,共有8209條化妝品新品備案信息公示,比去年同期減少80%以上,1月通過備案的進口化妝品只有兩位數。這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產品是趕上了2021年12月底的備案“末班車”。
化妝品新品注冊備案還能不能回到往日的“繁榮”?今年的行業發展動向和監管重點又有哪些新變化?
1月新增8000+條新品備案,進口新品僅40條
通過在美修大數據后臺檢索發現,今年1月共新增8209條化妝品新品備案。如果按照類目劃分,護膚、彩妝/香水、身體護理類目的占比相對較高,其次是頭發護理。
具體的,1月護膚類目的新品備案數量相對最多,共有4798條新品信息;其次是彩妝/香水類目,共有1498條新品備案信息;緊接著是身體護理類產品,共有1115個相關新品通過備案;頭發護理類目有700個新品,新品備案最少的是母嬰品類。
對比2021年1月共有43601條新品備案數據,不難發現,今年1月的新品備案總數減少了80%以上。
雖然今年各類目的新品占比大小,與去年同期相差并不大,但與去年1月護膚類目占當月新品總數的64%相比,今年同期,護膚類目的占比有所下滑,只占新品總數的約59%。而彩妝/香水新品的占比則有所提升,從去年1月的14%上升到了今年的18%。
可見,受功效宣稱評價約束相對較小的彩妝/香水類目,新品備案速度要明顯快于護膚類目。
值得一提的是,進口美妝的備案速度似乎更慢了。2021年1月共有1886條進口化妝品新品備案,但今年1月卻僅有40條進口新品備案信息。
在2021年12月底,有部分企業趕上新規實施前的“末班車”提交了新品備案,所以,實際在2022年1月1日以后通過的新品備案,其實更少。
恩特科技聯合創始人方維亞表示,“進口化妝品的備案數量與國產化妝品一直相差較大,”不過,單看今年1月份的進口品備案,確實有放緩的趨勢,這很可能是進口品的原料報送安全信息周期更長導致的。
據了解,目前在化妝品原料安全信息登記平臺,國產原料商已經報送了過萬條原料報送信息,響應速度相對較快。“但進口品采用海外原料商原料的可能性更大,海外原料商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準備和提供資料。”方維亞如是說到。
瑩特麗集團中國區總裁王邑華就曾對淘美妝商友會表示,“目前我們遇到的問題是,很多供應商無法及時提供原料的安全信息資料,”有時遇到收到的資料與原料商提交的原料報送碼信息不匹配的情況,還會大大增加溝通成本和人力成本。
玻尿酸是新品使用的第一熱門成分,
護膚宣稱聚焦“提亮”、“滋潤”、“保濕”
從1月化妝品新品的生產工廠來看,廣東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位列前三甲。通過備案信息可以看到,1月共有6947個新品由廣東工廠完成生產,占比高達85%;其次是浙江省,有465個新品在該地生產;而新品生產工廠所在地為上海的有334個。
從1月備案新品所含的活性成分看,透明質酸(玻尿酸)是第一個大熱門成分,共同3043個新品使用了該成分。緊隨其后的依次是肽類、果酸類、氨基酸類、維生素C類和神經酰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