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國內首例以構網型儲能為支撐的純新能源電力系統儲能設備近端短路故障穿越試驗在內蒙古額濟納地區電網取得圓滿成功,純新能源電力系統在離網狀態下故障穿越能力及構網型儲能系統抵御短路故障大擾動沖擊能力得到真實檢驗。
該試驗是內蒙古電力集團繼5月26日開展以構網型儲能為支撐的廣域純新能源電力系統黑啟動試驗、6月17日至19日開展廣域純新能源電力系統長周期離網運行試驗之后,開展的第三階段全實景離網純新能源電力系統試驗,在基于構網型技術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基礎理論、技術裝備、控制策略和數據傳輸方案等正確性驗證的基礎上,進一步檢驗了構網型儲能設備的抗短路沖擊能力及離網系統的抗故障擾動能力。
三次試驗分階段、系統性檢驗了構網型儲能支撐廣域電網建頻建壓和新能源并網能力、支撐廣域純新能源電力系統調頻調壓穩頻穩壓長周期運行能力、支撐純新能源電力系統抵御故障沖擊維持系統穩定運行能力,開辟了構網型儲能技術在新型電力系統中提升電網短路容量、改善系統轉動慣量、優化頻率電壓控制、提供故障穿越支撐等全新應用場景,再次展現了集團公司在全國新型能源體系構建新征程上的擔當與作為。
據悉,內蒙古電網額濟納地區“源網荷儲”純新能源故障穿越試驗離網系統于10月10日9時39分正式形成,由1座構網型儲能站(25兆瓦/25兆瓦時)、1座110千伏變電站、1座220千伏變電站、1座光伏電站(參與容量20兆瓦)及4回聯絡線、1回負荷線路組成。9時56分110千伏額達Ⅱ線A相單相接地短路故障試驗成功,10時38分10千伏機場線三相短路故障試驗成功,兩次試驗線路均正確動作跳閘,故障可靠切除,構網型儲能系統、光伏電站逆變器均穩定穿越故障,儲能系統在保持電壓源特性的前提下,將短路電流精準限制在構網型儲能變流器過電流耐受水平,成功經受不同電壓等級、多類型短路故障沖擊考驗。
該試驗作為純新能源電力系統構建的重要內容,阿拉善供電分公司高度重視,認真落實集團公司指示要求,與南瑞繼保和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深度協同配合,科學規劃試驗開展流程,先后完成試驗調度執行方案編制、繼電保護整定計算及RTDS半實物仿真分析,提前落實試驗錄波冗余配置方案,細化各單位責任分工,組織12個專業70余人,派出帶電作業車、高空斗臂車、低壓發電車、消防車共5輛,統籌做好試驗前后運行方式安排、潮流電壓監控、特殊保護定值切區、42個測點故障錄波、人工短路故障模擬、儲能站消防保障及胡楊節可靠供電等工作,為試驗的安全順利開展提供了可靠的組織、安全、技術及消防保障。
本次試驗的成功開展,為集團公司“基于構網型技術的純新能源電力系統構建及示范應用”重大科技創新任務畫上了圓滿句號,額濟納全旗11.46萬平方公里供電網絡、7.5萬千瓦供電負荷、3萬多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用電正式配置了安全可靠的綠色電力。以構網型儲能為支撐的純新能源電力系統并網友好互動性和離網安全穩定性得到了系統性實踐檢驗,為清潔能源消納比例提升、可再生能源產業新發展途徑探索及構網型儲能多元化場景應用做出重要示范,對貫徹落實集團公司“1469”中長期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