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煤礦產能的提升,其自動化、機械化、智能化的程度不斷提高,遠程控制的采煤機亦在井下大批量使用。隨著采煤機生產效率的提高,采煤機用電纜的負荷量和機械疲勞損傷程度也在成倍增長。在礦井的開采工作面,電氣故障頻率較高的是采煤機電纜。一旦出現故障,電纜線芯斷線的修復十分麻煩,而且會影響生產效率及產出量。我公司也曾收到該類質量投訴,為盡快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曾到井下采煤機工作面實際考察,分析斷芯故障產生的原因,并對電纜及采煤機的設計提出改進建議。 解決問題方法的探討 (1)避免銅絲氧化。首先應選擇合理的加工工藝,銅絲可采用有惰性氣體保護的管式退火的方法,合理控制單絲的伸長率,以保證單絲的柔軟度。其次MT818-2009版標準已于2011年7月正式實施,該標準明確要求礦用電纜必須使用異丙基膠料作為絕緣,而乙丙基膠料的硫化體系通常為過氧化物,不再含硫,膠料本身不會對導體產生影響。電纜生產企業應改良工藝,防止導體進水,降低連硫生產過程中水汽對導體的影響。 (2)控制導體絞合與成纜的節徑比。理論節徑比要適當小些,一般可比標準值下調10%~15%,這樣才能使成品節徑比滿足標準與實際使用要求。 (3)材料的抗張強度、斷裂伸長率,跟配方組成和煉膠工藝及硫化工藝有關。在配方設計上,應充分考慮設計余量,尤其是膠料的含膠量,不能因成本因素而舍棄應有的性能。 (4)采煤機的設計 1)采煤機在設計電纜槽時,必須考慮電纜的選型,根據采煤機功率和控制方式,選取合適型號規格的電纜。根據電纜的外徑,設計合理的電纜槽,以確保電纜在往復運動過程中,有合適的彎曲半徑,減輕電纜的彎曲損傷程度,從而提高電纜的工作壽命。 2)加強采煤機連接處電纜的保護。為防止電纜的過度彎曲,可考慮在該點設計U形喇叭口,并使用軟質橡膠墊加強保護。另外,還可以增加鉸鏈或鋼絲牽引,以使采煤機在上下移動的過程中,均由鉸鏈拉動電纜,避免電纜本身的受力,保持電纜的狀態不變,則電纜出現故障的頻率將會大大減低。而且此改進方案,基本不會增加多少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