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內 容 | 標 準 | 參照依據 |
---|---|---|---|
1 | 批準工作、接受施工任務 | 施工班組根據線路電壓等級向主管部門辦理批準工作手續,并接受施工任務。主管部門應以書面形式批準工作。 | |
2 | 現場勘察 |
(1)、進行較為復雜的電力線路施工作業或相關人員(生產、安全管理人員、工作票簽發人或工作負責人)認為有必要進行現場勘察的施工作業,由現場工作負責人組織相關人員(施工技術、安監人員)進行現場勘察,并做好勘察記錄。確定現場作業危險點及控制措施,制定現場施工方案。 (2)、現場勘察的內容 ①.落實施工作業需要停電的范圍(停電設備名稱及所屬單位)、保留帶電設備及帶電部位。 ②.落實施工作業涉及的交叉跨越(電力線路、弱電線路、鐵路、公路、建筑物、種植物等)及跨越(穿越)方案。 ③.落實所需材料、設備的規格、型號和數量。 ④.查看施工現場條件和環境(施工運輸道路、種植物損毀賠付等)。 (3)、根據現場勘察結果,對施工危險性、復雜性和困難程度較大的施工作業項目,必要時應編制組織措施、技術措施和安全措施,經本單位主管安全生產領導批準后執行。 |
《電力安全 工作規程》 2.2 |
3 | 召開班前會 |
施工作業開始前,由現場工作負責人召開全體施工人員會議,進行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分配工作任務。 (1)、技術交底:由現場工作負責人向全體施工人員交代施工方案、施工工藝質量要求、作業注意事項。 (2)、安全交底:由現場工作負責人向全體施工人員交代施工危險點及控制措施,該項工作主要的危險點及可控措施是: ①、防出觸電傷害:A.嚴防導線觸及帶電線路,控制措施:a.帶電線路應配合停電;b.確不能停電時搭跨越架;C、導線從帶電線路下方通過時,嚴防導線上彈。B.嚴防誤登、誤操作,控制措施:登桿前核對線路雙重名稱及桿號,確認無誤后方可登桿,設專人監護以防誤登、誤操作;C.導線跨越或穿越帶電線路(跨越架)或臨近帶電線路時亦應設專人監護;D.嚴防返送電源和感應電,控制措施:拉開有可能返送電的線路開關或絲具,并掛接地線,在有可能產生感應電的地段加掛接地線或使用個人保安線。 ②、防高空墜落:控制措施:A、作業人員登桿前,檢查登桿工具是否安全可靠,確認無誤后方可登桿;B、作業人員登桿時做到:“腳踩穩、手扒牢、一步一步慢登高,到達位置第一要,安全皮帶系牢靠”;C.安全帶應系在牢固可靠的構件上,如轉換工作位置時,應重新系好安全帶;D.放緊線過程中,桿上人員一定要選好工作位置,防止跑線傷人或造成人員高空墜落。 ③、防電桿傾倒傷人:控制措施:作業人員登桿前,觀測估算電桿埋深及裂紋情況,確認穩固后方可登桿作業,必要時打臨時拉線。 ④、防高空墜物傷人:控制措施:A.地勤人員盡量避免停留在桿下;B.地勤人員戴好安全帽;C.工具材料用繩索傳遞,盡量避免高空墜物;D.操作跌落絲具時,操作人員應選好操作位置,防止絲具管跌落傷人。 ⑤、防滑輪卡線拉倒電桿:控制措施:導線臨時接頭要光滑,放線時桿上禁止有人作業,并派人負責看護導線過滑輪。 ⑥、防緊線器、牽引工具發生意外:控制措施:桿上桿下人員,選好安全位置,工器具使用前做好詳細認真檢查。 ⑦、防車輛掛線傷人或導線掛傷行人:控制措施:在線路經過鐵路、公路、村鎮時,設專人警戒看護。并疏導交通,防止行人,車輛靠近施工現場。 (3)、交代工作任務;進行人員分工,明確專責監護人的監護范圍和被監護人及其安全責任等。如分組工作時,每一小組應指定工作負責人(監護人),并使用工作任務單。 |
《電業安全工作規程》 2.3 |
4 |
準備材料 工器具 |
(1)、材料:準備導線、扎線、鋁包帶、金具、鐵絲、壓接管、凡士林油等,要求:規格型號正確、質量合格、數量滿足需要。 (2)、工器具:準備下列工器具,要求:質量合格、安全可靠、數量滿足需要。 ①、登高工具:腳扣或踩板、安全帽、安全帶等。 ②、防護用具:個人保安線、防護服、絕緣鞋、手套等。 ③、個人五小工具:電工鉗、扳手、螺絲刀、小榔頭、小繩等。 ④、起重牽引工具:手板葫蘆、緊線器(鉗)、三角鉗頭、鋼絲繩及鋼絲繩套、工具U型環、放線滑輪、繩索等。 ⑤、其他工具:臨時地錨或鋼錨釬、斷線鉗、大榔頭、鐵锨、鐵鎬、鐵鏟或木杠、放線軸、放線架、壓接工具、標桿等。 |
《電力安全 工作規程》 2.3.5 2.4 |
5 | 出發前檢查 |
出發前由工作負責人檢查: (1)、檢查人員:檢查人數及人員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況。 (2)、檢查所帶材料是否規格型號正確、質量合格、數量滿足需要。 (3)、檢查所帶工器具是否質量合格、安全可靠、數量滿足需要。 (4)、檢查交通工具是否良好,行車證照是否齊全。 |
|
6 | 放線 |
(1)、登桿前檢查(三確認): ①、作業人員核對線路名稱及桿號,確認無誤后方可登桿。 ②、作業人員觀測估算電桿埋深及裂紋情況,確認穩固后方可登桿。 ③、作業人員檢查(沖擊試驗)登高工具是否安全可靠,確認無誤后方可登桿。 (2)、登桿作業: ①、地勤人員選擇平坦地形支好線盤,線盤一般應支在耐張桿附近,分配專人看護線盤,其職責是:打開線盤、拆除線盤上鐵釘等物以免掛傷導線;采取制動措施以防線盤飛車;防止線盤傾倒傷人;注意觀察導線接頭和損傷情況,并做好記錄;應與領線人保持通訊暢通,如遇異常則立即叫停,以免導線打金鉤等意外發生。 ②、放線作業必須統一指揮,統一信號作業人員應做到分工明確,配合默契。 ③、放線由一人統一指揮,一人引領線頭,多人沿線分布負責掛線、傳遞信號、排除障礙。放線領頭人帶領若干人員開始放線,每根導線應始終沿線路一側進行,以免絞線。放線應保持勻速前進,不得猛拉快跑。 ④、放線經過的電桿上應掛放線滑輪,導線放入滑輪后應可靠封口,以免導線脫落。導線上吊及放入滑輪時必須叫停放線,以免發生意外,待掛線人下桿后方可繼續放線,以免滑輪卡線而拉倒電桿。 ⑤、放線經過村鎮街道、公路、鐵路和跨越架時,應設專人看護,以防車輛掛線傷人或導線掛傷行人,防止車輛軋傷導線,防止發生其他意外。 ⑥、放線跨越或穿越帶電線路時,帶電線路必須可靠停電,確不能停電時,應搭設牢固可靠的跨越架或穿越架,做到萬無一失。放線時,還應采取防止磨傷或壓斷下方線路導線的措施。 ⑦、無線盤放線時,應設法使線團旋轉,切不可提圈放線,否則將出現背股、金勾而損傷導線。 ⑧、第一根導線放到頭并適當抽緊余線后,通知看線盤人員留足長度后剪斷導線,第二根導線開始放線。 |
《電業安全工作規程》 6.6 |
7 |
檢查 并壓接導線 |
第一根導線放到頭并適當抽緊余線后,接線人員根據看線盤人員提供的線頭位置尋找接頭,并按規范實施壓接或補修,其余兩根如法操作。在尋找斷頭的同時,沿線檢查導線有無其它損傷或掛卡現象。 | 《架空線路設計規程》 3.09 |
8 | 緊線做頭 |
(1)、緊線前必須做好下列準備: ①、調整耐張桿拉線,使耐張桿稍向拉線側適度預偏。 ②、調整緊固耐張桿橫擔,使橫擔垂直線路或在二等分線上。 ③、耐張桿無論有無順線拉線,緊線前在耐張段兩端耐張桿上均應用鋼絲繩打上臨時拉線,必要時,橫擔兩端亦應打上臨時拉線。 ④、調整緊固直線桿橫擔,使橫擔垂直線路。 ⑤、埋設好緊線用臨時地錨,檢查擺放好緊線工具。 (2)、觀測弧垂:導線弧垂可根據檔距、導線型號和當天氣溫計算得知,亦可根據規律檔距查表得知。施工安裝時的弧垂還應考慮導線的初伸長,一般采用縮小弧垂來彌補(鋁芯線20%,鋼芯線12%)。觀測弧垂一般采用平行四邊形法觀測,即:在觀測檔兩端電桿上按已知的弧垂尺寸綁上橫標桿,觀測人登桿平視兩標桿,當導線弧垂最低點落在兩標桿的水平視平線上時,即刻叫停緊線,此時的導線弧垂即為理想弧垂。觀測檔一般選在耐張段中間或偏后的位置,并盡量選用大檔距進行觀測。三相導線的弧垂應力求一致,在允許誤差范圍內,一般中相不得低于邊相。觀測弧垂人應與緊線人員保持通訊暢通,以便信號傳遞。 (3)、在耐張段一端耐張桿上做頭掛線,在另一端耐張桿上緊線,緊線時,應在線路全線設人看護,監視導線有無掛卡或后段未升起現象。 ①、當導線型號較小時,宜用緊線器在桿上緊線,作業人員在桿上掛好緊線器和滑輪,將牽引繩通過滑輪與三角鉗頭連接,三角鉗頭卡在導線上。地勤人員拉動牽引繩抽緊余線,桿上人員用緊線器配合牽引繩收緊導線至理想馳度,給導線纏上鋁包帶,將導線固定在耐張線夾內,緊固卡線螺絲,檢查無誤后,地勤人員拉緊牽引繩,使緊線器處于松弛狀態,松開緊線器和牽引繩,使導線恢復自然狀態,做好引流線,檢查無誤后,桿上人員拆除工器具,下桿結束工作。 ②、當導線型號較大時,宜在地面用牽引器械緊線,作業人員在桿上掛好滑輪,將牽引繩通過滑輪與三角鉗頭連接,三角鉗頭卡在導線上。地勤人員拉動牽引繩抽緊余線后,桿上人員將另一三角鉗頭卡在導線適當(既不影響做頭,更不能卡得太遠而造成取鉗困難)位置,將鋼絲繩通過桿上另一滑輪與三角鉗頭連接,鋼絲繩下端與牽引器械連接,牽引器械固定在臨時地錨上,利用牽引器械將導線收緊至理想馳度后,桿上人員給導線纏上鋁包帶,將導線放入耐張線夾,緊固卡線螺絲,檢查無誤后,地勤人員拉緊牽引繩使鋼絲繩處于松弛狀態。桿上人員取下三角鉗頭,地勤人員放松牽引繩,桿上人員取下另一三角鉗頭,使導線恢復自然狀態,做好引流線,檢查無誤后,桿上人員拆除工器具,下桿結束作業。大型號導線亦可在緊好導線后,在桿上給導線上比劃作記號,落下導線在地面卡線,然后再升線掛線,緊線時,一般應同時先緊兩邊相,后緊中相,亦可采用組合滑輪三相同時緊線。 |
《電力安全工作規程》 6.6 |
9 |
扎線、 做引流線 |
(1)、扎線:耐張桿上卡好線后,即可解除緊線外力,再次觀測弧垂,如誤差在允許范圍內(否則需重新調整)時,所有直線桿即可扎線。 (2)、做引流線:耐張桿上卡好線并檢查無誤后,即可搭接引流線,引流線應使用兩個并勾線夾搭接,兩線夾間距離應適中美觀,引流線應呈自然懸鏈狀。 |
|
10 | 清理現場 | 放緊線工作結束后,即可拆除臨時拉線,清理搬運剩余材料,拆除跨越架,恢復其他線路送電。 | |
11 | 檢查驗收 |
(1)、施工作業結束后,工作負責人依據施工驗收規范對施工工藝、質量進行自查驗收,合格后,命令作業人員撤離現場。 (2)、通知運行單位進行驗收。 |
《施工驗收規范》 |
12 | 召開班后會 | 工作結束后,工作負責人組織全體施工人員召開班后會,總結工作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制定今后改進措施,清理剩余材料、辦理退庫手續,整理保養工器具。 | |
13 | 資料歸檔 | 整理完善施工記錄資料,移交運行部門歸檔妥善保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