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信息
隨著今年造船市場形勢日趨嚴峻,處在造船業上游的鋼鐵行業,也面臨著產能過剩的風險。
日前,第三屆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鋼發展論壇在舟山舉行,來自船舶、鋼鐵、物貿等各個領域的業內人士,深入探討船用鋼材行業發展的熱點問題。專家們一致認為,從整個行業來看,鋼鐵產能過剩幾成定局,而鋼鐵企業要想避免自身產能過剩,就必須找準定位并加快研發新技術,生產高附加值船用鋼材。
我國船舶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船用鋼材市場的發展。近10年來,我國船用鋼材的產量每年都保持著較大幅度的增長,不僅滿足了我國船企的需求,還出口到韓國等造船大國。近年來,我國船用鋼材的產量不斷提升,不過,未來幾年造船完工量可能會有所下降,照此趨勢來看,未來船用鋼材市場總體上很有可能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
中船重工物資貿易集團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于洪華表示,今后幾年,造船市場新訂單不會顯著增加,甚至還可能下降,因此,船用鋼材的需求將呈下降趨勢。
據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東濤介紹,2001年,我國造船完工量僅為392萬載重噸,船用鋼材產量約為170萬噸;到2010年,我國造船完工量達6560萬載重噸,船用鋼材產量約為1835萬噸。
目前,船用鋼材市場還沒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不過,當前造船市場形勢撲朔迷離,很多船企都遇到了接單難的問題。未來幾年,船用鋼材的需求將難以保持前幾年那樣大幅度的增長。與此同時,隨著韓國浦項制鐵等國外鋼企中厚板生產線的逐步投產,國內船用鋼材的出口市場也被進一步壓縮,船用鋼材產能過剩的風險日益加大。
雖然我國鋼企已擁有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中厚板軋機生產線、熱連軋機組生產線,具備了生產絕大多數規格和品種的造船用鋼、海洋工程用鋼的能力,但與世界先進鋼企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中國船級社建造入級處處長趙捷認為,就實物水平而言,國外先進企業船用鋼材的純凈度高、表面質量好、綜合性能優良、質量穩定。在合金元素添加方面,國外企業十分注意結合鋼材的經濟性,根據用戶需求進行新產品研發并提供相應的服務。
因此,國內鋼企必須有針對性地開展船用鋼材新技術的研發,生產高附加值的船用鋼材。
東濤還指出,我國船用鋼材市場要想獲得進一步發展,鋼企必須堅持淘汰落后產能,積極開發氧化物冶金和氮化物冶金、低過熱度連鑄等一系列新技術,并結合船企需求,采取協同攻關的方式,高起點地開發船用鋼材新品種。
據了解,以首鋼、濟鋼、漣鋼及韶鋼等鋼企為主的高強度級船用鋼板的開發,以鞍鋼、舞鋼為主的特厚船用鋼板的開發,以太鋼、鞍鋼為主的船用低溫鋼系列的開發,都已列入2011至2012年度科技攻關重點項目。鋼企應當緊緊抓住這些發展契機,加快技術儲備,進行新品研發,實行錯位競爭,方能在整體市場供大于求的情況下避免自身產能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