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建設中各行各業鋼材使用量的不斷增加,鋼產量從1979年的3178萬噸提高到2006年的4.188億噸,這為大量采用鋼結構提供了物質基礎。中國鋼產量在1996年突破1億噸大關。2002年鋼產量達到1.82億噸,2003年鋼產量2.2億噸, 2004年鋼產量2.7億噸,2005年鋼產量為3.49億噸,2006年鋼產量達到4.188億噸,占全世界鋼產量的1/3,2006年焊接結構用鋼達到1.5億噸。從我國鋼材的消費量能夠看出焊接技術在產品制造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焊接技術是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其技術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和使用的可靠性。焊接技術是節能節材取得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不同行業的產品制造涉及的鋼材種類、焊接工藝方法就會不同,使用的焊接材料、焊接設備、切割設備和輔助設備就會有所差別。
如何掌握和了解我國焊接材料、焊接設備、切割設備和輔助設備的生產和使用情況,對政府宏觀調控產業結構具有參考作用,同時對焊接制造廠商的產品結構調整和經營方針制定具有指導意義。進行全行業基礎資料與有關市場需求的調查、收集和整理分析;提供和發布與焊接行業有關的技術經濟情報和市場信息一直是中國焊接協會的重點工作之一。因此,中國焊接協會繼續開展了針對國內焊接材料、焊接設備、切割設備和輔助產量的數據統計工作。在對國內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80余家焊接材料生產企業、40多家焊接設備生產企業、40多家切割設備生產企業和一些主要的輔助設備生產企業進行調研后,中國焊接協會對統計出的數據進行了整理分析,形成了報告《中國焊接器材制造現狀》。該報告在取得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詳細的列出了近幾年的鋼產量、焊接材料產量及出口量、焊接設備產量、切割設備產量及輔助設備的產量。報告在以數據為事實依據的基礎上詳細的對國內焊接產業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和說明,并列舉了部分與焊接息息相關的重大工程。
中國焊接協會焊接材料專業委員會、焊接設備專業委員會、焊割機具專業委員會、焊接輔助設備與器具專業委員會為《中國焊接器材制造現狀》的編寫提供了數據材料,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及各生產企業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文章的編寫還得到了林尚揚院士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