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簡稱新冶鋼)位于湖北省黃石市,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鋼鐵企業之一。新治鋼的前身大冶鐵廠,其前身是19 世紀末領導清朝洋務運動的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有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之稱。
目前新冶鋼正向全球最具核心競爭力的特鋼企業目標邁進,主導產品包括高合金軍工鋼、工模具鋼、軸承鋼、彈簧鋼、銀亮鋼、無縫鋼管、不銹耐熱鋼、高溫合金鋼等特殊用途的鋼材,有800多個品種,1800 多種規格。尤其是超低碳高硅不銹鋼的生產技術,新冶鋼在國內處于頂尖水平。
商業模式創新應對前所未見的嚴峻挑戰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投資鋼鐵行業的門坎越來越低,中國鋼鐵企業十年強勢運行,投資主體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此外,國企、外資、民營等各種力量涉足鋼鐵領域,導致鋼材市場供過于求。由于國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鋼鐵企業的出口屢遭反傾銷調查和制裁,其勢頭僅次于加入WTO初期的紡織品出口。為應對反傾銷,2008年中國鋼協制定5 千萬噸以內出口量。原材料供應方面,國外鐵礦石巨頭必和必拓、巴西的淡水河谷以及力拓公司幾乎壟斷了國外的鐵礦石資源,使得進口鐵礦石價格飛漲,再加上國際海運成本上漲,嚴重壓縮了國內鋼鐵廠商的利潤空間。
在毛利率日益降低的現實下,為獲得利潤,企業只有利用規模效應,擴大產能。于是,國內眾多鋼鐵企業開始嘗試沖擊千萬噸規模。而建立在以量的擴張為基礎的鋼鐵投資項目可選擇的余地畢竟有限,再加上受資金、技術和人才等因素的制約,難免會陷入生產線相似、產品大綱類同的格局,使得全行業競爭白熱化。
在世界性金融危機的沖擊下,鋼鐵市場需求銳減,鋼價暴跌,再加上原材料成本等因素的影響,2008 年我國鋼鐵行業出現了大部分企業虧損的慘狀。雖然歷經世界性金融危機的沖擊,2008 年,新冶鋼的經營狀況依舊良好。公司完成營業收入138 億元,同比增長30%,稅后利潤接近10 億。從新冶鋼在金融危機中的良好表現來看,商業模式創新對新冶鋼從經營危機中獲得生存與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縱觀新冶鋼發展的歷程,近年實現了以盈利結構的模式創新和企業組織創新相結合的商業模式創新。在這一過程中,企業信息系統的建設和應用為商業模式的轉型和有效運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在商業模式的轉型及相關管理模式創新的驅動下,新冶鋼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特殊鋼行業的領先者,也成為了我國鋼鐵行業企業利用信息技術支撐商業模式轉型的典型范例。
新冶鋼自主創新信息化建設道路的選擇
新治鋼選擇信息化建設道路重點考慮了行業特點、自身特點、開發能力、投入資金、技術風險等相關因素。
新冶鋼屬于鋼鐵行業中的特殊分支特鋼行業。特鋼企業比普鋼企業產品類型和規格要多、工藝流程要復雜、成本控制難度大、質量要求更嚴格。結合新冶特鋼企業的規模情況,新冶鋼走出了具有特色的信息化之路。
新冶鋼在中國特鋼行業的代表性:
產品為專用特殊鋼材、附加值高
產品批量少、品種多、多規格
生產流程長、特殊工藝、復雜過程
成本管理與控制要求高
管控要求精細化、成本核算復雜化
多組織同運營體系
在信息化實踐中,新冶鋼首要的實施目標是實現財務與供應鏈一體化,主要實現財務管理、采購管理、倉儲管理、銷售管理等幾大功能;在擴展項目中將實現生產管理,從而實現財務與供應鏈一體化運作。該項目涉及到財務部、供應部、物資管理部、爐料廠、銷售部、市場部、國貿公司等七大部門,支持新冶鋼、大冶特鋼、新化能及特種鋼管廠四個公司實體的財務與供應鏈一體化管理的需要,同時支持新冶鋼虛擬集團化的管理(見圖1)。由于新冶鋼等特殊性和復雜性,沒有一種能夠完全適用的套裝軟件可直接應用,需要在較低實施風險下選擇反映鋼鐵行業和新冶鋼個性化需要的系統。此時,金蝶EAS套裝軟件和BOS開發平臺提供了靈活的應變能力。
新冶鋼選擇金蝶作為信息化建設的合作伙伴,在金蝶EAS 套裝軟件的基礎之上,通過金蝶提供的BOS 先進開發平臺,對個性化需求進行了定制開發,從而構筑起凝聚新冶鋼管理思想內涵的供應鏈與財務一體化運作平臺。(見圖2)
經過2年的實施,系統的成效已經逐漸顯現。信息化建設采用了循序漸進的分步實施策略,與金蝶合作項目分為三期,一期是指新冶鋼財務業務一體化應用系統,二期是指新冶鋼生產成本核算系統,三期指信息門戶及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實踐證明,EAS 的應用適合新冶鋼商業模式的發展。
具體實施采取了由外到內、由粗到細的三個大步驟:
第一步:貫通企業與外部及以及內部大環節的流程。
首先著眼于采購、物流和倉儲,暫時忽略中間的生產過程,直接到產成品。其中包括了檢斤計量,這是一個專業性很強又很有難度的環節。先把供應鏈大環節貫通,這是與市場最貼近、最重要的大環節,是需要優先解決的事情。目前在采購、物流、倉儲、產成品出/入庫等已經使用金蝶的EAS。
新冶鋼的制造執行系統部分的核心是檢斤計量與物料監控,計量系統實現了新冶鋼有限公司三個廠區(股份區、東鋼區、東管區,各自相隔20至30公里) 的計量業務集中,計量人員減少二分之一,有效地管理了整個企業的物流,減少了庫存資金占用,是國內首家實現全面集中計量管理的系統。
第二步: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流程和信息貫通。
該步驟的目標是使得管理和控制以及成本核算能夠細化到按每一批次產品 (每一爐),從而實現精細化的管理。
第三步:生產內部控制。實施生產計劃控制和成本核算系統。
金蝶EAS有效支撐新冶鋼商業模式運作
目前,新冶鋼形成了如下的商業模式,如圖3所示。以自主創新方式建立起來的新冶鋼金蝶EAS 系統有效**撐了新冶鋼商業模式的運作。
我們可以從客戶價值主張、盈利模式、關鍵流程以及核心資源等維度考察分析IT 技術對新冶鋼實際業務的運作支持。
新冶鋼的產品研發流程主要是針對高端、高附加值、特殊定制、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特種鋼的產品的研發。企業通過對材料、工藝的不斷創新,研制出能夠滿足客戶特殊價值主張的產品。
特鋼生產的優勢之一是生產按客戶訂單安排。2008 年,新冶鋼大約70%的生產訂單來自長期戰略合作客戶。產品交貨期一般為1 至3 個月,最長的有4個月,大多在40-45 天。新冶鋼在面臨不同型號產品批量差別巨大的復雜情況下,通過訂單需求管理等方式實現了生產計劃與控制的良好管理,大幅度提升產品成品率及產能利用率。
新冶鋼的生產需求管理根據市場的需求、生產能力以及原材料的供應價格,做出最有利于滿足客戶價值并獲取最大效益的合理計劃,并在發生變化時及時更新計劃,確保主生產計劃及時反映市場需求。主生產計劃與各個環節的聯結如圖4所示。
通過訂單需求管理和需求預測,對訂單與合同進行平衡篩選。根據特鋼煉爐的具體規格,每次開爐必須達到一定的經濟量。以新冶鋼的大電爐為例,通常要45 噸以上才經濟。如果客戶的訂單量達不到一爐,新冶鋼可以將客戶訂單以預訂單的形式安排進入等待狀態,利用系統自動合并同類型的訂單,達到經濟批量,才生成實際生產需求的訂單,然后根據訂單產生生產計劃單,實現計劃均衡,保障生產滿足客戶訂單的需求數量和時間。企業每月18 日至25 日取得用戶訂單,安排下個月的生產,在25 號開通生產能力,按照價格高低來選定生產,根據用戶需求來滿足生產計劃。
金蝶系統幫助新冶鋼根據市場訂單需求、庫存以及物料的情況,及時調整生產計劃,并對市場價格進行監控,在成本明細化的基礎上,實行價格市場化,在創造客戶價值的同時,實現盈利。
建立更有效的盈利模式
單純的產品服務容易被**,而企業的商業模式卻難以被簡單復制。商業模式中的單個或多個要素組合的改變都能夠使企業的商業模式實現創新,為企業創造利潤,帶來競爭力。
新冶鋼的商業模式創新體現在三個方面,包括收入模式創新、產品組合創新以及資源控制創新。表1 展示了新冶鋼的商業模式創新的基本要素框架。
目前鋼鐵產品市場雖然很大,但多數鋼企為搶奪市場,通過重組等手段擴大規模以實現規模效益,造成了利潤空間日益狹小的局面。為了增強競爭能力,**的出路就在于成本控制。ERP 在成本核算方面有著強大的數據收集和處理功能,解決了手工階段繁瑣的記錄問題,并且對企業發生的成本進行核算、分析、控制、預測、考核,依靠成本信息的傳遞和反饋將企業各部門結合為一個有效運轉的有機整體。
金蝶EAS 系統在幫助新冶鋼實現按爐按批的成本核算體系,2009年底投入使用,加強成本核算和管理控制。參見圖5。
新冶鋼生產成本控制系統將實現“冶煉到爐、軋制到批、精細化核算,即時核算與成本分析”的效果,它的最大特色是實現了明細產品的實際成本計算,可以精細準確地計算出產品實際成本,并通過標準成本的對比分析各成本項目的量差和價差。在信息化實施的第二階段完畢之后,新冶鋼就可以加強內部管理、控制,并且成本核算能夠細化到每一批(每一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