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測算,富士康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帶動的就業比例是1:6。”王永蘇分析,“由于河南產業配套相對落后,最保守測算為1:3。加上富士康帶動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配套和紙箱、零件生產配套及建設等行業就業,這意味著,富士康在河南每招收1名工人,就間接帶動了3個人就業。”
《中國經濟周刊》調查發現,富士康目前在鄭州有3個廠區,綜合保稅區有32萬工人,出口加工區3萬人,濟源3.5萬人。加上鶴壁、中牟、駐馬店、開封等市縣,粗略計算,富士康在河南約有員工40萬,倘以1:3配套比例估算,富士康在河南所帶動的直接、間接就業人數在160萬人左右。
“量變達到一定指數就是質變。”鄭州大學MBA中心常務副主任、知名學者劉偉教授從“政策紅利”的角度分析“富士康效應”稱,鄭州航空港獲批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以及綜合保稅區和出口加工區項目的申辦,和富士康的存在有很大的關系,還有正在申辦的E貿易試點。
來自鄭州航空港經濟發展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份,航空港區生產手機4971萬部。創維、中興、天宇等16家手機整機生產企業紛紛進駐。2014年,該區手機總產量預計將超過1.5億部。目前,該區已形成集貨運物流、制造、服務為一體的大型綜合經濟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