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鋼鐵行業的產量持續增長,市場供需陷入不穩定,鋼鐵行業仍然沒有走出低谷。”在7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對鋼鐵行業的運行作出以上判斷。下半年,鋼鐵行業面臨的環境會出現哪些變化?實現穩定運行的“突破口”在哪兒?
外部需求環境將持續偏弱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為18.13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1%,增速比第一季度降低0.8個百分點。從數據看,固定資產投資已經進入慣性下行通道,固定資產投資動力不足。從制造業投資看,受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影響,上半年,制造業投資為63257 億元,僅增長17.1%。制造業投資回報率下降和第二季度出口形勢平淡,使得制造業投資萎靡不振,未來改善空間依然有限。此外,上半年,基建投資對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起到了拉動作用,但是后續項目和資金來源等使得基建投資進一步增長充滿不確定性。
7月份,匯豐中國制造業PMI初值降至47.7%,創近11個月以來的新低。有專家分析認為,第三季度伊始制造業弱勢將持續,外需仍然疲弱,內需新訂單仍會下滑,庫存高企,需求偏弱。從主要用鋼行業分析,下半年,下游需求增長將持續乏力:進入第二季度以來,房地產投資增速呈逐月回落的態勢,新住宅開工面積雖然實現增長,但房地產企業土地購置面積下降了10.4%,同時,房產稅將擴大試點范圍等政策預期是否會影響下半年的房地產投資還充滿變數;造船行業的工業總產值、經濟效益、船舶出口均出現下降,生產經營形勢非常嚴峻;機床工具行業重點聯系企業的新增訂單已經連續22個月負增長,國內工程機械企業仍在調整之中;家電行業的節能補貼政策已于6月1日結束,銷售遇冷明顯,未來家電用鋼需求缺乏動力;在環保的壓力下,地方或將陸續出臺限購、限行措施,汽車零售不會出現超高增長。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蘇緩慢,針對中國的貿易救濟調查呈增長態勢,鋼鐵產品也未能幸免。6月份,我國出口鋼材529萬噸,環比減少12萬噸。從出口走勢看,五六月份,我國鋼材出口呈現下降趨勢,再加上匯率等因素影響,預計下半年,我國鋼鐵產品出口難度將進一步加大。
隱憂中浮現利好
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總體框架下,我國經濟增長將告別高速時代,這一點毋庸置疑。然而,我們也看到,國務院近期在“穩增長”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棚戶區改造、貿易便利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等。這些政策的落實,有利于緩解鋼鐵供求矛盾。
國務院提出,全國5年內再改造棚戶區1000萬戶,并要求各地10月底之前拿出具體規劃。從已經拿出規劃的地方看,棚戶區改造對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較為明顯。例如,北京市住建委決定,計劃未來5年投入5000多億元進行棚戶區改造;湖北省將改造棚戶區80萬戶,預計投資超過2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