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身份證同第二代身份證的區別
由于第一代居民身份證科技含量較低,制發周期長,制作質量和防偽性能較差,極易被偽造、變造,致使利用假身份證和冒用他人身份證進行違法犯罪的問題日益突出;其次,第一代居民身份證屬于傳統的視讀證件,一般只能憑直觀視覺驗證,難以判別證件的真偽和進行人、證同一性認定,導致查驗、核查手段滯后,既不利于證件管理,也不利于各項社會管理。因此,組織研制開發了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并經國務院批準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通過,決定在全國換發第二代居民身份證。
同第一代身份證相比,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有3大優勢:存儲信息量大大增加、防偽性能提高、制證周期短。
存儲信息量增加。第二代居民身份證采用了非接觸式芯片作為機讀存儲器,芯片存儲的信息不僅量大,還可劃分安全等級分區存儲,管理部門可按照管理需要授權讀寫,也可以將變動信息如住址變動 追加寫入。由于第二代居民身份證證件信息的存儲和證件查詢采用數據庫技術和網絡技術,既可實現公安內部全國聯網快速查詢和識別身份,還具備了公安機關與各行政管理部門的網絡互查功能,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了信息共享,可以有效提高政府部門依法對社會進行管理的效率,同時也有利于為群眾提供各種服務。
防偽性能提高。第二代身份證防偽技術優于第一代身份證。第二代居民身份證采用防偽膜和多項印刷防偽技術,其防偽性能較第一代居民身份證顯著提高。防偽膜采用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定向光變色膜等技術,印刷防偽技術包括底紋精細印刷、縮微、彩虹印刷、熒光印刷等手段。這些新的防偽措施,有些用肉眼即可觀察到,如在性別項目的位置,有定向光變色的“長城”圖案,在相片下有光存儲的“中國CHINA”字樣;用放大鏡則可以看到,在彩虹印刷的底紋中有縮微字符串“JMSFZ”;如果將證件正面放在紫外燈光下,可以發現熒光印刷的“長城”圖案。另外,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均采用彩色照片,分辨率有明顯提高。
由于公民信息采集和傳輸采用了先進的數碼照相和計算機技術,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制證周期從過去的90天減少到了現在的6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