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哥倫比亞對原產于中國的抗氧化無縫石油套管和抽油管征收最終反傾銷稅;墨西哥對中國產無縫鋼管開啟反規避調查;澳大利亞發布公告,對原產于中國、韓國、馬來西亞、中國臺灣和泰國的焊縫管征收保證金,等等。我國鋼管出口面臨的形勢日趨嚴峻。我國2011年無縫鋼管出口461.18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105.70萬噸,增幅29.73%。其中,2011年12月凈出口無縫鋼管48.54萬噸,同比增長15.36萬噸,增幅46.29%。然而,隨著國際貿易磨擦的加劇,國產鋼管的出口遭遇諸多瓶頸的遏制,前景不容樂觀。
外需受到阻力,內需卻在萎縮,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農歷龍年恢復交易以來,國內鋼管市場交易清淡,成交量銳減,觀望氣氛濃重,下游終端用戶對鋼管的需求尚未釋放,中端經銷商無意補貨,一些鋼管企業訂單不足,庫存增多,壓力加大。山東和江浙地區的部分民營鋼管生產廠因庫存消化較慢,或合同不足,不得不限產,甚至停產。那些大型鋼廠出臺價格政策多以穩為主,或者小幅下調,吸引用戶和貿易商訂購。
種種跡象表明,時下國內的鋼管生產企業在生產、銷售、出口等方面所面臨的形勢并不令人樂觀。種種挑戰,諸多問題,促使鋼管企業的經營決策者們不得不思考:面對挑戰和機遇,企業的出路在何方?
應該說,近年來我國鋼管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目前已能生產直徑2毫米~1400毫米、壁厚0.1mm~200mm的各種規格無縫鋼管,除個別特殊要求的品種外,國民經濟各部門所需的無縫鋼管都能生產,還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國。我國無縫鋼管生產能力占全球總生產能力的70%,成為當之無愧的無縫鋼管生產大國。
然而,我國鋼管行業存在產業布局不夠合理、產品結構性矛盾突出、產能嚴重過剩、企業效益下降等諸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