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債務危機愈演愈烈,先后有希臘、意大利等國家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葡萄牙、愛爾蘭、法國也受到警告。美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又將危機推上了又一輪高潮,歐洲、亞洲、美洲等國家紛紛響應,世界上80多個國家240多個城市,上演著“占領”運動,表達著由經濟問題帶來的不滿。希臘的全國大罷工另歐洲的形式雪上加霜。
目前的歐債危機的影響程度絕不亞于3年前的美國次貸危機,如果繼續蔓延開來,極有可能引發新一輪金融危機。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起因是次貸危機,而這次是已持續了一年半之久的歐債危機愈演愈烈,正在走向惡化。如處理不當,全球經濟“二次衰退”一觸即發。
在金融前景不明朗的前夜,世界經濟也跟著走弱,各大行業都都放佛提前入冬一般。各類原油期貨現貨價格在大幅回落后出現反彈。筆者認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全球經濟放緩等負面因素依然壓制石油價格大幅反彈,但由于美國原油庫存水平處于較低水平,加之近期歐佩克減產的可能性不大,基本面仍能對油價形成一定支撐。預計原油價格將繼續承壓,但下行空間有限。
原油的下行使得一些大宗商品交易價格出現了低迷跡象。原料價格下滑導致化工品成本下降,表面上看是件好事,但前提是化工售價不變。事實上,由于經濟低迷,下游需求減小,化工品售價隨之下滑。9月初,化工市場的上游產品價格大多上漲,但基礎化學品、橡塑產品等石化中下游品種價格則漲跌參半,仍處于8月的微幅調整通道。當時市場對于“金九”行情比較期待,希望9月中旬化工市場能夠有所好轉。但最終的情況是:化工市場跌多漲少,“金九”行情沒有出現。為應對需求下滑的情況,不少企業采用限產、檢修等手段減少市場供應量。
化工行業中不少子行業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當價格上漲、需求旺盛時,市場往往忽略了產能過剩,相關公司也加碼投資。但在行業不景氣時,產能過剩導致開工率偏低和虧損的情況突出。
目前市場的觀望期后無比濃重,成交量也大幅度萎縮。雖然2011年前三季度化工品的統計運行景氣指數有小幅上升,1-7月華東化工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3.97%,華麗麗的數據看上去非常完美,但是歐債的風波已經影響到了全球。10月全球經濟增長前景黯淡,化工品跌勢慘淡的情況下,歐洲債務危機前景不明,國內經濟數據低于預期,在利空消息頻現的情況下,市場悲觀情緒再次重燃,國慶長假之后國內多數產品延續了震蕩向下趨勢,烯烴、芳烴、增塑劑及塑料產品繼續受壓制,市場交投清淡。在全球經濟環境疲弱、國內通脹壓力較大的雙重壓力下,大宗化工品近期或繼續走弱尋底。
此外,節后國內苯酚、丙酮、環己酮市場也跌勢不止,石化廠家頻頻下調出廠報價,預期后市難有改觀,維持弱勢下行。其中,丙酮市場場內可售現貨量逐漸增加;環己酮市場延續低迷,部分廠家實際出貨價格明穩暗降,而下游己內酰胺和己二酸市場需求亦難有利好消息傳出。十月第二周國內化工市場呈現跌多漲少的局面。化工行業受大環境影響,銀十已基本無望,2011年最后兩月也不能有太樂觀的表現。國內化工市場表現出幾大特點:化工產品整體進入下滑通道,且下滑幅度較前期大大增加;“原料爺”時代徹底終結,國慶節假期后,國內化工市場一改上半年由成本推動整條產業鏈價格上行的態勢,原料方已失去了話語權;“需求”成為當前主導市場走向的最重要因素,在當前石化市場普遍不景氣的大環境下,處于產業鏈末端的環節采購更加謹慎,市場走勢完全把控于手中。
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在跌至84美元左右小幅震蕩,對石化市場釋放出企穩信號,但受制于國內總體需求下滑,及通脹加劇,石化企業普遍采取壓縮庫存、保障現金流的做法,短期內石化市場仍將整體處于下行通道,”銀十”的成色將大打折扣,四季度行情反彈將主要取決于原油走向及國家政策調整。但是由于國際經濟形勢不穩定,各個大城市的“占領”活動已經如火如荼,國內形勢受制于整體通貨膨脹與溫州信貸問題。目前政策在年底不會有太大的調整,主要仍以穩定CPI,調整信貸為主。綜上,化工4季度的行情走勢會在溫和的調整態勢下走過,不排除仍有下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