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是中耳進展性、侵襲性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修復材料的選擇對于手術成功率及術后長期效果有重要的影響。軟骨是中耳手術中常用的修復材料,了解其生物及物理特性有助于理解軟骨在中耳重建術中的優勢所在。其來源主要有自體軟骨和同種異體軟骨,而按部位來源主要有耳屏軟骨、耳甲腔軟骨和三角窩軟骨及鼻中隔軟骨等。軟骨材料被廣泛應用于修補鼓膜、聽骨鏈重建、上鼓室外側壁重建或填塞、乳突根治術腔填塞、外耳道后壁重建及粘連性中耳炎等耳科手術中,對軟骨在中耳手術中的效果評價褒貶不一。在鼓膜成形術上,軟骨適用于修補鼓膜大穿孔、復發穿孔、粘連性中耳炎及其他的危險穿孔,尤其是當咽鼓管功能不良時。最主要有條柵狀軟骨技術和島狀軟骨技術。但潛在缺點是軟骨不透明,使術后對膽脂瘤復發或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診斷以及置管有困難。在重建聽骨鏈方面,用軟骨作聽骨鏈的贗復物由于存在吸收問題,并不被多數人所接受,但可以與鈦質聽骨贗復物聯合應用以防止贗復物脫出。軟骨在上鼓室修復、乳突術腔填塞及骨性外耳道缺損的修復中都有比較確定的應用指征,能較有效地防止局部退縮、內陷。與硅片相比,軟骨似乎更適用于治療粘連性中耳炎,但粘連性中耳炎的治療仍需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