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米貨架,名創貨架,無印良品店貨架,NOME家居店貨架
增長的機會就藏在貨架上
得益于同時整合了北歐設計師的設計力量和中國供應鏈的紅利,NOME將自己的家居零售店打造成了一個個充滿樂趣的尋寶樂園。貨架上每一件設計感和品質感兼備、卻以低于消費者想象的價格出售的產品,都是激發消費者購買欲望的“寶物”。
住在廣州的外貿公司職員葉欣今年29歲,是NOME瞄準的典型顧客,廣東諾米,自去年陪同事偶爾去了一家NOME家居零售店之后,很快便成為了粉絲,基本上每周都要去逛一逛!懊看芜^去都能發現一些漂亮、價低的小玩意兒,不買下來就會惦記一整天”,她說身邊還有不少和她一樣對NOME“上癮”的朋友。
問題是,如今的零售企業,只要披上“新零售”的外衣,場景、顏值、質量和相對低價必然會成為它們的特色,至少從表面看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NOME是如何緊緊粘住它的目標消費群,那些跟葉欣一樣來自一二線城市、25~35歲的白領人群不斷光顧,提升復購率?
NOME的答案是要不斷研發讓他們“非買不可”的產品。這些產品如同催化劑一樣,讓消費者在原來的購買需求之外,不斷形成新的欲望,“不買不爽,一直買一直爽”“。
在不同的時候,它可能是一瓶個性十足的香薰,一只北歐冷淡風格的杯子,又或者是一款同時能變身化妝鏡、無線充電器的LED臺燈……這些欲望催化劑散落在各個貨架上,每隔一小段就出現一個,吸引著你和我這樣的消費者從美護區、數碼區、零食區、文具區、香薰區不知不覺深入到店鋪里面的服配區。即使是再冷靜的消費者,在這些充滿驚喜的小玩意兒面前,也毫無招架之力,情不自禁把它們從貨架上取出,放進購物袋,根本忘記自己走進來,原本是只想買一本記事本。
這種產品渠道一體化做法的好處是,以產品為核心統籌上下游,將商品的生產制造、物流到零售都整合到一起,在產業鏈的每個階段嚴格控制成本,良心推薦諾米貨架廠家,可以使利潤率提高近10個百分點。
由于都具備高質低價的特點,NOME自成立以來一直被拿來與名創優品對比,雙方在前不久上演了沸沸揚揚的商標之爭,兩個品牌的創始人葉國富和陳浩還在微博上打起口水仗。但除了都定位風格(名創優品主打日式極簡、NOME主打北歐極簡)之外,兩者的商業邏輯并無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