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索是指在吊橋中在邊孔將主纜進行錨固時,要將主纜分為許多股鋼束分別錨于錨錠內,這些鋼束便稱之為錨索。 錨索是通過外端固定于坡面,另一端錨固在滑動面以內的穩定巖體中穿過邊坡滑動面的預應力鋼絞線,直接在滑面上產生抗滑阻力,增大抗滑摩擦阻力,使結構面處于壓緊狀態,以提高邊坡巖體的整體性,從而從根本上改善巖體的力學性能,有效地控制巖體的位移,促使其穩定,達到整治順層、滑坡及危巖、危石的目的。
錨索在鉆孔的同時于現場進行編制,內錨固段采用波紋形狀,張拉段采用直線形狀。鋼紋線下料長度為錨索設計長度、錨頭高度、千斤頂長度、工具錨和工作錨的厚度以及張拉操作余量的總和。正常情況下,鋼絞線截斷余量取50 mm。將截好的鋼絞線平順地放在作業臺架上,量出內錨固段和錨索設計長度,分別作出標記;在內錨固段的范圍內穿對中隔離支架,間距60-100 cm,兩對中支架之間扎緊固環一道;張拉段每米也扎一道緊固環,并用塑料管穿套,內涂黃油;最后,在錨索端頭套上導向帽。
錨墩的作用是把錨具的集中荷載傳遞到巖面和調整巖面受力方向。為了使錨墩上表面與錨索軸線垂直,預先將一根外徑與
鉆頭直徑相同的薄壁鋼管和墊板正交焊牢,澆筑錨墩前將鋼管的另一端插入鉆孔即可。
錨索的張拉
張拉錨索前需對張拉設備進行標定。標定時,將千斤頂、油管、壓力表和高壓油泵聯好,在壓力機上用千斤頂主動出力的方法反復試驗三次,取平均值,繪出
千斤頂出力(KN)和壓力表指示的壓強(MPa)曲線,作為錨索張拉時的依據。因國產壓力表初始起動壓強不完全相同,所以,
標定曲線上必須注明標定時的壓力表號,使用中不得調換。壓力表損壞或拆裝千斤頂后,要重新標定。
若錨索是由少數鋼
絞線組成,可采用整體分級張拉的程序,每級穩定時間2~3 min;若錨索是由多根鋼絞線組成,組裝長度不會完全相同,為了提高錨索各鋼絞線受力的均勻度,采用先單根張拉,3天后再整體補償張拉的程序。
封孔注漿
補償張拉后,立即進行封孔注漿。對于下傾錨索,注漿管從預留孔插入,直至管口進到錨固段頂面約50cm;對于上傾和水平錨索,通過預留注漿管注漿。孔中的空氣經由設在定位止漿環處的排氣管排出。
外部保護
為保質保量地按期完成施工任務,工地必須成立
QC小組,自始至終每個階段堅持采用科學的工作方法,制定一系列對策和實施辦法,及時改善錨索體結構,積極改進施工工藝,采用先進的網絡技術組織施工,盡量做到均衡生產,使鉆孔、注漿、張拉、封錨等工序互不延誤,交叉進行,并按統一表格做好施工記錄。
常規檢測
硬度范圍檢測(普遍采用)
硬度檢測:應從每批中抽取5%的錨具且不少于5套,對其中有硬度要求的零件做硬度試驗,對多孔夾片式錨具的夾片,每套至少抽取5片。每個零件測試3點,其硬度應在設計要求范圍內,如有一個零件不合格,則應另取雙倍數量的零件重做試驗,如仍有一個零件不合格,則應逐個檢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特殊檢測
(1)靜載試驗檢測
詳見 《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GB/T 14370-2015。
(2)錨板強度檢測
詳見《鐵路工程預應力筋用夾片式錨具、夾具和連接器技術條件》TB/T3193-2016。
(3)錨墊板傳力試驗
詳見《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
連接器應用技術規程》JGJ85-2010。
JT/T 329-2010 交通運輸行業標準:該標準代替JT/T 329. 1-1997《公路橋梁預應力鋼絞線用YM錨具、連接器規格系列》和JT/T329.2-1997《公路橋梁預應力鋼絞線用錨具、連接器試驗方法及檢驗規則》。
JGJ 85-2010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應用技術規程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2008年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制訂、修訂計劃(第一批)>通知》(建標[2008]102號)的要求,規程修訂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標準,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修訂了本規程。
JG 225-2007 預應力混凝土用金屬波紋管: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代替JG/T 301 3 1994《預應力混凝土用金屬螺旋管》。JT/T 529-2004 預應力混凝土橋梁用塑料波紋管 本標準由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提出。本標準由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分會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