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萬江固體廢物/零星廢水/危險廢物處理中心
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置固廢處置
固體廢物按其來源可分為:城市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礦業固體廢物、農業固體廢物、環境工程廢物和有害固體廢物等六類。固體廢物污染治理的基本原則是“三化”,即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不同行業產生的固體廢物組成、性質不同,其處理處置和資源化的具體方法和技術路線也有很大差異。
固體廢物的填埋即是利用天然防滲襯層(原置土層)或人工防滲襯層(混凝土擋墻或土工合成材料)將污染物與周邊環境進行隔離的過程,被隔離的固體廢物在密閉的空間內完成自我降解及無害化的過程,人工防滲從形式上可分為垂直防滲和水平防滲兩大類。
全市河涌入河排污口將建立臺賬、納入河長日常監管范圍,還將啟用無人機和第三方檢測對重點河涌入河排污口進行動態巡查。昨日,記者從市河長辦了解到,截至9月底,全市通過建設截污管網完成整治入河排污口3967個。全市將對入河排污口進行分類規范整治,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予以保留的入河排污口的規范化建設工作。
3967個入河排污口已整治
據介紹,今年4月份,市水務局啟動入河排污口規范整治工作,組 織鎮街(園區)就入河排污口信息錄入進行專門培訓,隨后全面開展入河排污口調查核實及系統錄入工作。結合前期技術單位對全市入河排污口的調查摸底數據,經過實地調查核實并錄入系統,初步完成全市入河排污口調查錄入工作。
市水務局還聯合市環保局制訂了入河排污口規范整治實施方案,對入河排污口進行分類整治。其中,對位于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的入河排污口進行全面取締。對生活市政排污口,要求通過敷設截污管網接入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或者截流等方式進行處置。對企業排污口、畜禽養殖業排污口,綜合考慮環評審批情況進行評估,對符合要求的,可以予以補辦手續,納入日常監管,不符合要求的則責令拆除,恢復原狀。
截至9月底,全市通過建設截污管網完成整治入河排污口3967個,其中,整治位于一二級河流、規模以上以及對考核斷面影響較大的入河排污口2904個。
分類規范整治入河排污口
10月19日,市水務局還組 織召開入河排污口規范整治工作座談會,莞城、東城、南城、沙田、麻涌、石龍、石碣、寮步、道滘、塘廈、大朗、企石等12個鎮街匯報了工作進展,并對整治目標任務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經驗,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治對策思路。
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進入水體的主要通道。管住了排放口,就能有效管住入河的污染物。接下來,全市將全面推進入河排污口規范整治工作,按照“開口子、立牌子、豎桿子”的規范要求,加強督導檢查,推動各鎮街(園區)落實工作措施,加快整治進度,在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予以保留的入河排污口的規范化建設工作。
“開口子”是指在入河排污口的入河處留有取樣口,要看得見、可取樣,以便監督采樣,對于暗管和潛沒式排污口,統一要“開口子”!傲⑴谱印笔且谒腥牒优盼劭谠O立規范標志牌,公布監督電話等,便于借助社會公眾力量共同監督,對所有予以保留的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進行“立牌子”管理!柏Q桿子”就是在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附近豎立桿線,并安裝在線計量和視頻監控設施,強化對排污口排污情況的實時監管和信息共享,實現排污情況看得見、可測量、有監控。
市河長辦將建立入河排污口動態巡查機制。完善入河排污口設置、檢查、監測、通報、臺賬等全過程管理要求,將入河排污口納入“河長”的日常監管,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巡查檢測,重點對當年需重點整治的重污染河涌、飲用水源地和國考省考斷面上游排污口、涵閘及其入河排污口進行巡查監測。通過政府采購服務,利用無人機和第三方檢測對重點河涌入河排污口進行動態巡查。
本公司以廢物資源化為主軸、無害化為目的,立足于工業固體廢物和市政廢物的資源化與無害化處理,配套發展環境工程及服務等增值性業務,充分發揮完整產業鏈優勢,鑄造以廢物資源化為核心的全能固廢處理服務公司,可為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提供一站式環保服務、為城市廢物管理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提供珠三角危廢處理一站式服務。為污染企業提供清潔化生產、三廢治理、資源化利用等項目規劃和提供系統實用解決方案。從而降低企業繁重的工作量,為環保需求企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