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現金支付減少人工成本
青島市琴島通卡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以“無現金”的綠色環保支付方式,避免了重復投資和重復建設給市民帶來的支付混擾。一方面,緩解了公共交通充值服務窗口壓力,提高工作效率,為公交運營企業減少了現金收入人工清點的工作量,降低人工清點票款收入的出錯率,以及人工投幣過程中假幣、殘幣的經濟損失,為企業節約了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提高了企業經營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通過琴島通系統平臺,通過刷卡、掃碼等多種支付手段獲取更加全面、客觀的市民出行數據,分析公共交通出行者的需求,不斷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務品質和服務水平,同時為打造青島“無現金”城市助力。
一個系統平臺:整合市域公交刷卡系統
2009年我市十四屆人大1號議案提出建設城市一卡通工程,并作為我市當年重點民生工程推進。按照青島市政府《關于全市一卡通琴島通卡推廣應用工作專題會議紀要》中“任何單位不得另建電子支付系統和擅自發卡,避免重復投資和重復建設”的要求,青島市琴島通卡公司自2010年開始,利用三年時間,將我市所有區市4個不同的公交刷卡系統統一整合到琴島通卡應用平臺,實現了我市市域范圍內所有公交車及村村通城鄉公交車全覆蓋。借助我市出租車信息服務管理系統建設,實現了我市近萬臺出租車刷卡支付,同時還可在地鐵、膠州灣隧道等公共交通領域刷卡應用。發行的交通部標準琴島通卡是我市唯一實現全國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非現金支付卡。青島成為首批實現交通運輸部標準全國互聯互通城市,也是山東省首個發行交通運輸部標準全國互聯互通卡的城市。
至2017年7月底,我市累計發行琴島通卡658萬張,日交易量240多萬筆,公交刷卡率達78%,地鐵刷卡率占65%,基本實現了使用一張琴島通卡就能滿足日常交通出行的消費需求,成為島城市民日常出行主要的支付工具。
在廣州羊城通副總經理蘇浩偉看來,移動支付接入公交不只是解決乘車問題,更是在「激活」公交行業。
《統計公報》顯示,截至 2017 年年底,我國共有公共汽電車 65 萬輛,增長 7%;公共汽電車運營線路 56786 條,增加 3997 條;運營里程 106 萬公里,增加 8.8 萬公里。
與此同時,城市公共汽電車 2017 年客運量較 2016 年下降了 3%。這已經是常規公交客運量連續第三年下降——從 2014 年的 781.88 億人次降到了 2017 年的 722.87 億人次。
一邊是公共汽電車運營車輛、線路和里程不斷增長,另一邊卻是客運量連年萎縮,這一數據顯示出了公交發展的不平衡,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保障發展不同步或是造成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統計公報》顯示,2017 年常規公交客運量降低的趨勢下,具備路權、信號優先的 BRT 客運量則同比增長了 24%,這充分說明了不是市民不愿意選擇公交,而是常規公交「來車不準點、行車不快捷、乘坐不舒適、換乘不方便」等問題影響了公交的吸引力。
2017 年,湖北省武漢市的常規公交客運量自 2013 年以來首次出現增長。武漢市交通委公交辦負責人介紹,這背后是公交線網調整、公交換乘優惠政策、公交專用道使用、夜行公交運行等一系列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的配套調整優化。目前,武漢市常規公交年客運量已接近 15 億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