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名稱:昆山科索德電子有限公司
聯系人:林少為(先生)
聯系手機:
固定電話:
企業郵箱:2306809222@qq.com
聯系地址:昆山開發區八字廟路78號
郵編:215300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線纜網上看到的,謝謝!
3M9080是3M雙面膠中一種,屬于無紡布基材雙面膠,由無紡布雙面涂布丙希酸膠制成,規格為:
1200MM*50M*0.16MMT,顏色為白色半透明;是一款易于操作,通用的型的雙面膠,具有耐久性,耐溫性好,短期耐溫性120℃,長期耐溫性90℃;防水性,回彈性好,粘力強。典型物理性能:
?
?
底材SUS不銹鋼,剝離強度測試(克/25毫 米)ASTM3330,180度剝離膠粘度,室溫, 粘合72H,夾具移動速度:305MM/分鐘 |
1900 |
靜態剪切測試(分鐘) 室溫條件下,在不銹鋼上6.45平方厘米 搭接面積承重500克,ASTMD3654 |
10000 |
長期耐溫 短期耐溫 |
90攝氏度 120攝氏度 |
貯存期限:
在室溫和50%相對濕度條件下,原包裝狀態下自生產之日起保存期為12個月。
應用技術:
粘接強度隨膠粘劑與被粘表面接觸面積的增大而增加,施加穩定的壓力有助于膠粘劑與被粘表面的接觸,從而加大粘接強度。
要達到最佳的粘接效果,粘接表面必須是潔凈、干燥的,膠帶應用的最佳溫度范圍是21-38℃,建議若初始粘接溫度低于10℃時,不適于粘接,因此時的膠粘劑太硬,而無法牢固的粘接在物體上;但是,如果已經粘接上了,低溫下的持粘力同樣是令人滿意的。
產品應用:
3M9080雙面膠在環保方面符合ROHS、PFOS法規要求,廣泛用于加工行業,包括橡塑行業中橡膠條及塑料的粘結,適用于冰箱蒸發器及控制面板粘結、銘牌粘結、家用電器、汽車、手機、海棉、紙品、玩具等
公司素以勇于創新、產品繁多著稱于世,在其百多年歷史中開發了六萬多種高品質產品,百年來,3M的產品已深入人們的生活,從家庭用品到醫療用品,從運輸、建筑到商業、教育和電子、通信等各個領域,F代社會中,世界上有50%的人每天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到3M公司的產品。
3M公司在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年營業額逾229億美元。作為世界500強的企業之一,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球最具創新精神的20家公司之一, 并連續兩年入選《財富》雜志“最受贊賞的在華外商投資企業”之一。2006年, 3M再次被《財富》周刊評為全球最受尊敬的20家公司之一。
3M中國有限公司于1984年11月在中國注冊成立,至今已有23年的歷史,是在經濟特區之外成立的中國第一家外商獨資企業,在中國投資超過5.7億美元。目前3M公司在中國建立了十三家公司、八個生產基地、二十一個辦事處、三個技術中心, 和一個研發中心,員工超過4,800人。
1、按特性分為雙面膠、單面膠;
2、按基材分:
無紡布基材雙面膠(由無紡布基材雙面涂布丙烯酸膠組成):如3M9448、3M9080、3M9075等;
無基材基材雙面膠(直接由丙烯酸膠涂布而成):如3M467、3M468、3M9473等;
PET基材雙面膠(由PET基材雙面涂布丙烯酸膠組成):如3M9495MP、3M9795B、3M9495LE等;
泡棉基材雙面膠(由泡棉基材雙面涂布丙烯酸膠組成):如3M4920、3M4026、3M4032等;
熱熔膠膜:如3M615、3M668、3M669等;
耐高溫膠帶:如3M244等;
3M雙面膠廣泛應用于電腦、手機、通訊、家用電器、視聽設備、汽車等產品中,應根據應用的產品及環境需要選擇,可參考以下說明:
1、無紡布基材雙面膠粘性及加工性好,一般長期耐溫70-80℃,短期耐溫100-120℃,厚度一般為0.08-0.15MM,適合于銘板,塑膠之貼合,汽車,手機,電器,海棉,橡膠,標牌,紙品,玩具等行業,家電和電子儀器零件組裝,顯示屏鏡片。
2、無基材雙面膠具有優良的粘合效果能防止脫落與優異的防水性能,加工性好、耐溫性好,短期可耐溫204-230℃,一般長期耐溫120-145℃,厚度一般為0.05-0.13MM,適合于銘板、面板、裝飾件的粘接。
3、PET基材雙面膠耐溫性好、抗剪切性強,一般長期耐溫100-125℃,短期耐溫150-200℃,厚度一般為0.048-0.2MM,適合于銘板、LCD、裝飾品、裝飾件的粘接。
4、泡棉基材雙面膠具有柔軟、貼服性好、初粘性和持粘性好,抗溶劑性和抗紫外線好,一般厚度為0.4-1.0MM,短期耐溫130-150℃,長期耐溫80-93℃,適用于空調器、辦公家具、通訊產品的粘接,可代替螺絲固定設計,使產品更美觀。
5、熱熔膠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均勻的粘接厚度,不含溶劑,易加工,對很多物體有良好的粘接性,厚度為0.1MM,顏色為半透明/琥珀色,熱熔軟化溫度116-123℃。適用于銘牌、塑料、五金件的粘接;在不平整物體表面粘接也可獲得好的效果,建議初始粘接條件為:溫度132-138℃,粘接時間1-2秒,壓力為10-20磅/平方英寸。
3M雙面膠在粘接時,需按以下方式操作,可獲得增強的粘接效果:
1、先對粘著表面必進行清洗干燥,一般建議以布沾取1:1IPA(異丙醇)與水的混合液進行表面擦試清潔后,待表面完全干燥。
2、待清潔溶劑干燥后,將膠帶貼合于粘著表面,以滾筒或其他方式施以約15PSI(1.05公斤/平方厘米)之壓力,使其有效粘合。
3、將膠帶離型紙撕除,然后將需貼合材料貼上,同樣施以15PSI壓力,使其有效貼合。如需去除氣泡,應增加壓力,以物品能承受限度為上限。
4、粘貼時理想的溫度為15-38℃,勿低于10℃。
5、膠帶粘接時,應以一端先貼合后,再緩壓至另一端,以減少氣泡產生的機率。
3M雙面膠儲存的適宜環境要求:溫度為19-23℃,濕度為40-60%。
根據中國銀聯網站消息,近期,中國銀聯主動進行了內部組織結構調整,要加速“二次創業”,推進銀聯向科技公司、數據公司轉型。
在這次機構改革中,主要涉及中國銀聯的市場、產品和研發等部門。中國銀聯決定成立面向成員機構的機構合作部;提供不同行業綜合支付解決方案的商業服務事業部和金融與民生事業部;負責云閃付全流程設計推廣的云閃付專項工作團隊;負責研發與創新成果孵化的科技事業部;新設負責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的大數據部。同時成立企劃部,保障市場協同,推動戰略落地。
從組織機構的變動來看,中國銀聯主要目的是“整合”,比如,把原來分散的成員機構、商戶、持卡人服務職能進行整合,以事業部形式對外,這樣可以提高服務效率,整合云閃付相關職能、人員、資源,加速包括支付在內的各類業務向移動端遷移集成,也由于在網聯成立之后形成更有效的競爭與合作。
此外,在金融科技大潮下,中國銀聯也加強了對科技的重視程度,成立科技事業部,推動科技轉型,進一步激活研發資源,加強技術支持能力,加速孵化技術應用創新,探索科技服務新模式。
這次組織機構調整,最值得關注的是成立了負責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的大數據部。根據設計,整合中國銀聯的海量數據資源,充分挖掘數據價值,進一步夯實大數據管理、開發與應用基礎,推動大數據資源網絡化共享、集約化整合、協作化開發和高效化利用,引領和推動產業升級轉型。
從這次部門的布局來看,科技與數據成為了中國銀聯未來的發展大方向和重點,無疑符合了整個互聯網金融大勢。雖然有點晚,但以中國銀聯的歷史積累和市場的積淀,依然可以在未來擁有一席之地。
中國銀聯成立十五年來,最近兩年應該是其發展中最“痛苦”的時期,也是其轉型發展的關鍵時刻。中國銀聯的相關負責也表示,面對內憂外患,面對各種挑戰,中國銀聯內部上下早已有深入反思。雖然有客觀原因,但中國銀聯更愿意從自身做起,主動求變。內部組織架構的優化,可以說進一步彰顯了此刻管理層主動求變、銳意進取的決心。
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微信發起的紅包營銷大戰更是直接以令人意料的速度普及了移動支付。很多人曾經驚呼,微信一夜做到了支付寶十年的事情,但是,因為支付寶已經基本完成了從簡單的支付業務到綜合金融服務的轉型,實際沖擊并沒有想象中的大。
當掃碼支付將POS消費擠到邊緣之后,中國銀聯意外中彈,業務遭受的沖擊遠遠超過支付寶。
不過,經過十五年的發展,銀聯卡全球發行累計超60億張,全球受理網絡已延伸到160個國家和地區,覆蓋了超過4千萬家商戶,業務遍及中國城鄉,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是少數已向境外持續輸出中國標準的企業,中國銀聯依然有鳳凰涅槃的能力,也依然有重塑輝煌的可能。
其實,中國銀聯最大的癥結并不在使用量的減少與POS模式等方面,主要是還是商業模式多年的固守。四方模式成就了如今世界幾大卡組織,也讓中國銀聯發揮了歷史的作用,但這種模式在互聯網的沖擊下顯然到了應該升級的時刻。
對于包括銀聯在內的卡組織來說,收取手續費依然是贏利來源,所以不得不堅守四方模式,這是無奈之舉,也是現實需要,但長遠來看,四方模式的未來并不樂觀,如何在現有模式之外尋找到新的利潤來源,這才是未來能否生活的關鍵。
壓力會鑄造強者,需求會逼出能力。即便現在好像還高枕無憂的國際卡組織,其互聯網金融和移動支付的未來也會加速,中國銀聯面臨的問題依然會落到他們的頭上。在中國社會快速無現金化的當下,如果中國銀聯能夠快速轉型發展,成為市場中的強者,未來完全可以移植經驗和能力出去,并實現對VISA等其他巨頭的彎道超車。
對比支付寶,中國銀聯缺的是以數據為核心開發的商業模式,十五年也沒有將金融生態與商業生態通過數據鏈接起來,沒有能夠實現數據的價值。從現在來看,中國銀聯的商戶數量依然巨大,金融產業的關系無人可比,如果能夠聯合銀行、商戶,通過數據能力的提升開展增值服務,空間依然很大。
最后,我們應該看到,中國銀聯的第一次創業是相當成功的,大大推動了中國金融事業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這一歷史任務已經完成。如今,中國銀聯的第二次創業必須展開。如果說第一次創業只是開拓者的壓力,那么,這第二次創業面臨是競爭壓力。中國銀聯已經不再領先,需要的是承認差距、認識缺點,尋找優勢,挖掘潛力,堅守成功經驗但不路徑依賴,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金融科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