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3*10+6防水橡套軟線價格
YC3*10+6防水橡套軟線價格
產品價格:¥50(人民幣)
  • 規格:完善
  • 發貨地:河北河間市
  • 品牌:
  • 最小起訂量:1米
  • 免費會員
    會員級別:試用會員
    認證類型:未認證
    企業證件:未通過
    認證信息:未認證

    商鋪名稱:東風線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聯系人:鄭艷東(銷售經理)(先生)

    聯系手機:

    固定電話:

    企業郵箱:357110688@qq.com

    聯系地址:河北省河間市故仙鎮

    郵編:62451

    聯系我時,請說是在線纜網上看到的,謝謝!

    商品詳情
      改革開放以前的我國電線電纜業 :電話13483468980鄭經理
        1897年(清光緒22年)3月,中國第一根地下電力電纜在上海投入使用,當年使用的那條2700米長橡皮盡緣鉛包護套的照明電纜是進口產品。直到四十二年后(1939年)在昆明(電纜廠)才生產出首根國產電纜。1949年以前,電線電纜行業只有職工2000余人,生產設備約500臺,年最高用銅量僅6500噸。其中昆明、上海、天津、沈陽四個電線廠共用銅5700噸,產量占全國的87.7%,電線電纜行業發展緩慢。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電線電纜行業才得到飛速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電線電纜行業發展迅速,1952年導體量達1.53萬噸,為建國前的2.63倍。
        一五計劃時期電線電纜行業開始有計劃地健康發展。1953年機械部直屬電線電纜廠有昆明、沈陽、天津、上海、湘潭和哈爾濱等6家。其中沈陽電線廠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由蘇聯援助擴建,1956年建成投產改名沈陽電纜廠。上海電線廠擴建了***線車間、盡緣線車間并籌建電纜車間,于1957年改名上海電纜廠。天津電線廠進口了匈牙利的拉線機和漆包機,建成新的漆包線車間,1963年劃回電子產業部改名609工廠。
        與此同時,國家對迅速發展中的私營電線廠逐步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并針對當時產品重復、工藝落后、質量低劣的現象采取整頓措施。上海市將當時的105家私營廠合并為18個中心廠,天津市將65個私營廠合并為10個電纜廠,北京市將17個廠合并為北京電線廠,廣州將18個廠合并為廣州電線廠,武漢將3個廠合并為武漢電線廠,福州將10個廠合并成福州橡膠電線廠。通過合營改組,進步了技術和治理水平,促進了生產發展。
        為解決電線電纜行業專用設備題目,將私營上海新業鐵工廠改組為公私合營上海新業電工機械廠,以生產線纜設備為主,1952—1957年共生產電線電纜專用設備221臺。
        為了開展科研、工藝設計、工藝裝備設計三結合的科研設計工作,195710月在上海組建了上海電纜研究設計試冬從事電線電纜產品的研究設計、新材料新工藝研究、電纜廠工藝設計、電纜專用設備設計及成套設備選型定型工作,并作為部局技術后方和電線電纜產業的情報中心。
        為進步企業治理水平,在學習蘇聯企業治理的基礎上由沈陽電纜廠編制出連續作業型企業的《生產組織設計》。隨后,上海電纜廠制訂了生產作業計劃、材料本錢定額核算、新產品試制、生產技術預備等的工作程序和辦法。其他主要廠也開展了計劃、生產、技術、治理和經濟核算工作,使企業治理水平有所進步。
        1958年,各地電線電纜廠競相發展,新建較大規模的鄭州、西安、蘭溪、白銀、貴陽等五家電纜廠同時,大規模擴建湘潭、昆明、上海三個廠。鄭州電纜廠1959年動工完成***線車間土建工程后,到1963年修改設計規模后繼續興建。西安電纜廠由哈爾濱電線廠調人參加建設,1959年完成通訊電纜、電磁線車間土建工程并生產一些產品后,即于1962年停產緩建,后又興建銅網車間并投產。1965年從沈陽電纜廠遷來通訊電纜車間,并于當年投產,明確通訊電纜為產品發展方向。
        上海電纜廠在1958—1962年建成新壓延車間、電纜車間、通訊電纜車間并擴建***線車間,生產能力大為擴充。湘潭電纜廠1959年在新址擴建,電磁線和***線車間,1964年又發展了***線、電磁線、塑料、橡套、礦用、船用電纜的生產。昆明電纜廠1958年擴建了***線、電磁線車間、電纜車間,動工后1961年停建。沈陽電纜廠1960年建成話纜車間,哈爾濱電線廠擴建了壓延、***鋁線車間。609廠在此期間也進行擴建。
        這一時期,在合營改組基礎上成立的一批中小型電線廠,如無錫、武漢、天津、北京、青島等地的電線廠,有的進行擴建,有的遷址建廠。此外,重慶、衡陽、佛山、南寧、開封、蘇州、杭州、西安、蕪湖、北京、邢臺、榆次、遼源、哈爾濱等地又興辦了不少電線廠、電磁線廠、線材廠。郵電、鐵道部分也建立了一些電線電纜廠。
        這期間還發展了一些電纜附件廠,如武漢電纜附件廠、長沙電纜附件廠、無錫塑料制品廠、上海武寧五金廠等。
        1958年上海電纜研究設計室改名為上海電纜研究所。19591960年間建成各種試驗室及機修車間,并完成高壓樓土建工程。1961年將軍用高頻、海底通訊電纜劃回國防部第十研究院,后發展成為1423研究所。
        電線電纜廠從1958年的136個并為1965年的44個,形勢開始好轉。
        1967—1968年湖北紅旗電纜廠由上海電纜廠包建,建成后主要產品為超高壓電纜、海底通訊電纜、船用電纜、交聯聚乙烯電纜。還有上海大來電業廠遷蘭州與白銀電纜廠合并建成的長通電線廠,上海塑膠線、鋁線等廠聯合內遷建成的貴陽電線廠,青島電線廠部分內遷建成新泰電線廠,福州電線廠部分內遷建成南平電線廠,哈爾濱電線廠部分內遷建成牡丹江電線廠,杭州電纜廠、溫州電線廠部分內遷建成山河電工器材廠,無錫電纜廠部分內遷建成廣德電線廠、廣州電線廠部分內遷建成花縣電線廠,沈陽電纜廠部分內遷撫順清源建成8290電線廠。
        1966—1976年又新建了一批廠,如長春、吉林、集安、青崗、肇東、阜新、延慶、離石、平遠、西寧等廠。郵電部系統建立了侯馬電纜廠、鐵道部系統建立了焦作鐵路電務器材廠、天水鐵路電纜信號廠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線電纜產業的發展
        中國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和第六個五年計劃的實施,使電纜行業職工積極性又重新出現高漲局面,1979年導體用量上升到43.92萬噸。1979年中心提出調整、改革、整頓、進步的方針以后,我國基建規模大幅度壓縮,電線電纜需要量隨之下降,但隨著家用電器產業的發展,部分產品如細漆包線需求激增。隨著調整取得的成果,生產回升,1985年導體用量上升到62.30萬噸。
        改革開放中外引內聯的開展,使跨地區、跨行業的內聯企業也有較快的發展,同時,鄉鎮企業、地方企業又在大批涌現,其數目之多是過往所未有的。但是,一直到到上世紀90年代前,國有企業在我國電線電纜產業占有不可動搖的盡對統治地位。80年代形成了南北兩霸,即沈陽電纜廠和上海電纜廠;至90年代形成了沈陽電纜廠、上海電纜廠和鄭州電纜廠三足鼎立的格式。
        隨著改革的深進發展,從90年代中期開始,國有企業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民營企業在行業中占有比重逐年上升。在九五、十五的十年發展中,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內的經濟成分也完成了重大轉變。改革開放初期主要由國有經濟為主、集體經濟為輔比較單一的經濟成份組成,經過這段時間的改革調整,已逐步轉變為以民營企業為市場主體,三資企業搶占大量的高端市場,國有企業在市場中的占有率不斷萎縮的格式。以下為十五末期我國電線電纜產業的所有制格式:
        國有企業 合資企業 民營、股份制企業
    在線詢盤/留言
  • 0571-87774297  
    成人另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