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磨料磨具生產大國,產量已連續位居世界第一。但近年來,由于原料、油價大幅上漲,出口方面頻頻受反傾銷和技術壁壘的阻礙,導致行業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鋼丸產品也不例外。
由于產品自主研發能力薄弱,進入門檻較低,近幾年一直在模仿、抄襲的基礎上發展與擴張,低效率的消耗著大量寶貴的資源和能源,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高技術產品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依賴進口;中低檔通用產品出現結構性過剩,造成積壓、拖欠貨款和價格戰。
目前行業的困難是多年積聚問題的總爆發,是行業無序發展、低效率使用甚至浪費資源、惡性競爭的后果。
二、全行業生產能力已經達到一定規模,但實際生產能力較分散,企業規模小,經濟效益差。
三、技術開發能力弱,自有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技術少,沒有掌握產品開發的主動權。
四、產品品種少,技術含量低,制造工藝數據缺乏嚴格的試驗論證,不能保持產品持續的質量穩定。
五、磨料磨具行業國內名牌含金量低,更少有國際名牌。
六、環境污染問題。2007年以來,國家推行日益嚴緊的節能減排政策,采取煤電價格聯動調整和出口退稅下調措施等,對我們磨料磨具行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磨料磨具產品(尤其是磨料)屬于“兩高一資”產品(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節能減排首當其沖,磨料磨具生產所用最基礎原材料(鋁礬土、石英砂、煤炭、粘土、長石等)本身就屬于不可循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