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鑄鐵件(如門框、門板和導軌)應時效處理 4.1.4 鑄件不允許有裂縫、疏松和澆不足等缺陷。如有氣孔、縮孔和渣眼等缺陷時應補焊與修整,但必須***鑄件質量。 4.1.5 鑄件的鑄造偏差應符合GB 6414規定。 鑄鐵閘門裝置與調試 1.裝置前,要首要查看豎框與橫框之間、閘板與閘板之間(指多塊閘板組合的閘口)的銜接螺絲,能否在運送裝卸中惹起松動,它們的接茬處能否錯牙,要調整成一個平面,然后上緊螺栓。 2.裝置時,將閘口全體豎入閘槽,在兩頭立框的下面墊上調整墊塊(禁止墊下橫梁),兩立框用手動葫蘆和斜拉立穩,將閘口找直找平,各地腳孔內串上地腳螺栓,支好盒子進行一期澆注,注重混凝土不能埋上閘框,使閘框底平面貼在水泥墻上,當混凝土凝結后,再對閘框進行調整,擰緊地腳螺栓對閘口進行調整時,在閘口背面的閘板和閘框的封水處,用塞尺對四周進行空隙丈量,如有大于0.3mm的當地,在該處閘框與混凝土墻間強塞鐵片,消除空隙,然后調整至四周空隙都在0.3mm以下,再進行二期澆注,混凝土將閘框埋入二分之一處為宜。 3.澆注混凝土時,流進閘板、閘框、斜鐵、檔板間的灰漿應***鏟除,以避免灰漿凝結后影響閘口啟閉。 4.鏟除加固物。閘口出廠前,為使閘板、閘框貼合緊湊,裝置后削減空隙,2m以上的閘口在上下橫框上裝置了4-6個勾板壓鐵,立框的檔板上增加了頂絲,注重在空隙調整后,將勾板壓鐵和頂絲撤除,以便閘口啟閉。 閘門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①主體活動部分,用以封閉或開放孔口,通稱閘門,亦稱門葉; ②埋固部分; ③啟閉設備。 活動部分包括面板梁系等稱重結構、支承行走部件、導向及止水裝置和吊耳等。埋件部分包括主軌、導軌、鉸座、門楣、底檻、止水座等,它們埋設在孔口周邊,用錨筋與水工建筑物的混凝土牢固連接,分別形成與門葉上支承行走部件及止水面,以便將門葉結構所承受的水壓力等荷載傳遞給水工建筑物,并獲得良好的閘門止水性能。啟閉機械與門葉吊耳連接,以操作控制活動部分的位置,但也有少數閘門借助水力自動控制操作啟閉。 進行閘門形式選擇時,需要根據閘門工作性質、設置位置
、運行條件閘孔跨度、啟閉力和工程造價等,結合閘門的特點,參照已有的運行實踐經驗,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確定。其中平面閘門和弧形閘門是***常采用的門形。大、中型露頂式和潛沒式的工作閘門大多采用弧形閘門,高水頭深孔工作閘門尤為常用弧形閘門。當用作事故閘門和檢修閘門時,大多采用平面閘門。工作閘門前常設置檢修閘門和事故閘門。對高水頭泄水工作閘門由于經常作動水操作或局部開啟,應設法減少閘門振動和空蝕現象,改善閘門水力條件,按不同的部件考慮動力的影響,并對門體的剛度和動力特征進行分析研究。對門葉和埋件的制造、安裝精度都應嚴格控制,當門槽邊界流態復雜或體形特殊時,除需參考已有運行的成功試驗,還應通過水工模型試驗解決可能發生的振動、空蝕問題,以選定合適的門槽體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