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網在全國范圍發展迅速,亟需標準化工作給予技術支撐和規范。微電網改變了電力系統在中低壓層面的結構和運行方式。與微電網的電網運營企業和設備供應商們熟悉的傳統原則受到挑戰。迫切需要國家層面的標準化工作支撐,很多時候我們一些供電原則、保護原則等受到挑戰,迫切需要從國家層面標準化工作的支撐,必須要有國標才方便管理層面。
微電網的標準體系急需統一的規劃和頂層設計,微電網和分布式電源并網涉及發電、電網、用戶等多個領域,系統復雜性突出。需要將微電網作為一個相對獨立單元,對相關技術領域開展系統分析。對不同應用場景下微電網、分布式電源功能進行定位和系統邊界區分。從系統的角度辨識標準缺失和可能出現的重復甚至矛盾的地方,識別亟需制定的標準,制定微電網標準化路線圖和標準體系。這是我們標委會在做的工作。
目前定的標準,包括微網建模及仿真、微網并網、微源接入微網、微網規劃設計、微網運行特性測試、微網調試及驗收、微網運行維護、微網內發電側管理、微網內需求側管理、微網內儲能管理、微網保護、微網信息與通訊、微網監控系統功能、微網黑啟動、微網運行評價。在標準領域都有很多工作急需要做,沒有這些標準支撐很難形成大規模網站化推廣。
針對微電網建設的難題,北京群菱專注于微電網研究試驗平臺的開發,推出多個微電網實驗平臺:
1.微電網仿真試驗研究平臺
2.微電網監控及能量調度管理系統
3.微電網電纜阻抗模擬系統
4.多源互補智能微電網供電系統
5.開放式交直流電力電子研究與試驗平臺
以上平臺均為群菱能源專業設計制造,詳細技術方案請聯系群菱獲取。試驗平臺可以滿足交直流混合微電網的關鍵設備檢測、功能性驗證試驗、能量調度管理及控制策略研究、微電網之間的相互影響及調度控制技術研究、微電網儲能研究以及風光儲科學配比優化研究與高滲透率研究。
群菱能源微電網仿真實驗室成功案例:中國電科院“先進配電自動化與配電網優化控制聯合實驗室”、“電力需求側管理和智能用電仿真實驗室”,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多能互補發電系統運行和保護性能測試系統”,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交/直流電網物理仿真試驗平臺”,河南電科院“智能配電網新能源接入研究平臺”,浙江工業大學“智能微電網試驗、測試與儲能系統”,南昌大學“微電網仿真模擬試驗平臺”等數十家科研院所,為我國微電網標準體系建設貢獻出一份力量。
標準化工作的現狀以及展望,中國在IEC先后發起成立adhocG53微電網特別工作組和IECSEG6微電網系統評估組,這個組的使命去年年底已經完成了,制定IEC在微電網領域的戰略規劃。目前微網標準的現國家標準層面,微電網領域6項,行業標準微電網領域4項。微電網標準體系的研究和編制,內容涵蓋微電網的規劃設計、調試驗收、并網測試、運行控制等內容。
目前的挑戰是并網電壓等級升高,電網公司希望微網控制10千伏及以下,我們和國家能源局不停博弈,基本上現在的標準我們還是比較認可的。微網的電壓等級在35KV及以下是比較合理的規模,確實要應對分布式電源滲透率不斷提高,早期做的微網還是常規電源和常規負荷比較多,隨著分布式電源不斷提高,微網協調控制能力和微網預測都遇到很大的問題,以前一個臺區光伏裝機比較少,構建儲能微網比較簡單,但是隨著光伏裝機容量擴大,新能源的波動對微網和配網都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我們相應的研發工作還是要持續跟上,才能保證微網大規模發展,給電網安全性提出有效應對。
電力體制改革,現在不光是合同能源管理,還有市場放開,唯一能夠利用的平臺就是微電網和微電網群,光靠分布式發電或者儲能只是一種能量的調度或者產生的形式,不能構成收益的平臺,微網或者微網群是更好的運營優化管理,最基礎的基礎平臺和裝備平臺,這是離不開的。微電網建設提到國家的戰略日程,能源局、發改委也發布了很多的標準,雖然這些東西每個指導意見,對產業的影響不大,但是逐步的有日積月累的效應,總會讓新能源的時代加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