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在我國種植分布廣泛,主要分布在四川、陜西、浙江、貴州、湖南、湖北、廣西百色、云南紅河、重慶巫山等地。獼猴桃的經濟價值高,但自身的生理條件導致易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其常見的病害有潰瘍病、炭疽病、褐斑病、根腐病及膏藥病等。其中獼猴桃潰瘍病危害最大,讓果農們頭疼不已。不過今天小編要和你聊得不是潰瘍病,而是另一種經常被果農忽視的病害--膏藥病。
獼猴桃膏藥病多出現于兩年生以上的老枝上。其癥狀主要是病斑白色或灰色,像膏藥一樣貼在枝干上。該病的發病規律:病菌以蚧殼蟲的分泌物為營養,因此蚧殼蟲嚴重的膏藥病也重;缺硼也會導致膏藥病的發生。膏藥病是生理病原或蟲害與真菌病原共同作用的結果。
現階段多數種植業者無清園習慣,采果后不用藥,給真細菌潛伏與繁殖提供了機會,造成來年病原基數大、發作率高、危害重。形成了見病不惜代價(用工多、用藥量大)治病,樹勢受傷、產值受損(產量、品質降低)的惡性循環局面。
疑難病害的防治僅靠見癥治癥,特別是僅靠殺菌是不可行的,往往已經造成嚴重的損失,只有復壯樹(株)體,增強抗逆性,解決病菌侵染途徑,在生理健壯的基礎上輔之以殺菌,才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獼猴桃膏藥病控制方案:
潰腐靈1-30倍+地力旺10-50倍刷干2-3次。配合噴施硼肥和殺蚧殼蟲的藥。
預期效果:用藥半個月后病斑變干脫落。
中(草)藥制劑具有多種成份復方而成、調理生長、提高作物免疫力、殺菌廣譜、持效期長、由內而外防病治病的優勢,單一成份的常規用藥具有速效(抗藥性較大)的特性,中西結合、復配使用有利于優勢互補,在重癥治療時保障效果。
本文編輯:楊培18365695619 微信:aofeng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