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新資訊
熱門資訊
國內新聞
    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出路在哪里?
    發布者:sztgdzn  發布時間:2018-02-26 20:18:00  訪問次數:

    高投入下國產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難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為加速制造業轉型升級,中國于2015年提出《智能制造2025》,到目前為止僅中央部委層面發布的工業機器人相關產業政策近10條,各地政府也紛紛加大對工業機器人的資金投入和配套補貼,相關產業基金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與此同時,適齡勞動人口數目下降,人工成本增加也進一步倒逼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加速發展。中國已經連續五年成為工業機器人第一大消費國,2017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產量達13.1萬臺,同比增長81%,其中下游汽車和3C行業需求最為旺盛。但是國產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發展低于預期。①從價值份額來看,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占據了60%的市場份額,而國內自主品牌占比不到10%,產品還主要集中在價值鏈的中低端;從銷售臺數份額來看,近年來國產自主品牌份額一直在30%左右,并無明顯提升,外資和合資品牌還在進一步擴大產能搶占中國市場。


    ②在行業增速火爆的大環境下,國產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2017年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僅20%,遠低于行業增速。目前絕大部分的國產工業機器人本體都無法達到盈虧平衡點,隨著外資、合資品牌工業機器人逐漸降價,盈虧平衡點還在不斷抬高,絕大部分國產機器人企業賬面盈利主要通過系統集成業務而非真正通過本體銷售。

    缺乏核心零部件技術是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的阿喀琉斯之踵。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在核心零部件具有價格和技術優勢。以發那科為例,它的工業機器人全球出貨量到2015年就已經達到40萬臺,這些外資和合資品牌機器人企業不僅采購核心零部件成本低,生產有規模效應,而且工業機器人穩定性和可靠性更強,隨著“四大家族”中小型機器人價格逐步下降,國產工業機器人價格優勢并不明顯,最重要的是這些企業都在零部件上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而國內的工業機器人絕大部分只是組裝,沒有核心零部件技術,無論成本還是技術都無法和這些企業相比。國產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突破的前提是核心零部件技術必須實現突破。

    黑暗中的曙光,在一些專注于核心零部件企業的努力下,國產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逐漸開始突破。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包含減速機、伺服系統以及控制器,占機器人本體成本的70%。①減速機分為用在大負載上的RV減速機和用在小負載上的諧波減速機,日本的納博特斯克和哈默納科占據了減速機全球75%的市場份額,2020年國內工業機器人減速機市場規模將達到61億元。以綠的諧波為首的國產諧波減速機已實現技術突破,綠的諧波2016年銷售諧波減速機超過6萬臺,正逐步實現進口替代;RV減速機技術壁壘相對更高,短時間內仍難以突破。


    ②伺服系統主要用來驅動機器人進行精準運動,2020年工業機器人伺服系統國內市場規模有望接近38億元。目前日系和歐美系的企業壟斷了伺服系統的高精端市場,匯川科技、埃斯頓等國內企業逐漸嶄露頭角從中小功率伺服開始實現進口替代。③國外工業機器人廠家多采用自己的控制器,國內控制器市場尚未形成明顯的競爭格局,采用第三方控制器或者收購海外控制器企業可能成為國內機器人公司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總體來看,雖然國內的核心零部件發展舉步維艱,但是仍然有像南通振康、綠的諧波等一系列公司專注于核心零部件研發,才使中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未來有突破的希望。

    面對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火熱市場,國內企業短期可以在系統集成上分一杯羹。系統集成下游應用廣泛,汽車和3C是兩個主要應用行業,相對于工業機器人本體和核心零部件,系統集成技術門檻較低,多以中小規模企業為主,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卻是整個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國內企業唯一盈利的環節,但是從長期來看,整個行業主要有三大瓶頸①行業大部分都是非標訂單,訂單驅動人員同比例增長,難形成規模效應。②系統集成需要對行業生產工藝有深刻理解,很難實現跨行業接單。③付款條件差,現金流緊張,應收賬款大?梢躁P注系統集成三個方向:非標產品標準化,專注高景氣度下游行業的公司和PPP模式。

    免責聲明:線纜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聯系電話:0571-87774297。
0571-87774297  
成人另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