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0年,英國查爾斯二世繼承王位時,人民呈獻一艘狩獵用船,名叫“YACHT”,成為今日游艇的語源,在此之前,船只都因實用性而制造,自YACHT誕生后,才開始有了游樂用帆船,所以查爾斯就順理成章成為游艇的始祖。18世紀,英國及歐洲的王公富豪競相以帆船來夸耀顯示自我,成為一種風氣,F在,我們狹義上的游艇多指的是配有馬達的現代游艇,世界游艇產業的產值每年已達400億到500億美元。
游艇俱樂部興起于18世紀的英國,早期是為達官顯貴中的船舶愛好者提供的一個船只停泊、修繕、補給的小船塢。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小船塢的規模不斷擴大,逐漸地演變成一個社會上層人士的聚集地。原有的簡單功能已經不能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娛樂、社交、商務等多方面的需要,于是,一個集餐飲、娛樂、住宿、商務、船只停泊、維修保養、補給、駕駛訓練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游艇俱樂部雛形應運而生。
游艇俱樂部于二戰后在西方發達國家蓬勃發展起來。
游艇在現代社會無論在東方西方,它的角色則從單一的享樂場所發展到多元化角色。在生意場上,它是另類的談判桌。香港證券界中,有這么一段:當由李澤鍇掌管的電訊盈科股價跌穿8港元時,公司高層得知基金有意將放棄股價已經不足1美元的電盈而去,于是邀請一大批證券分析員乘豪華游艇出海聚餐游覽,席間游說證券分析員們多言好事,不要再拆電訊盈科公司的臺。
對于成功的商人、政客,利用游艇的聚會,可能促成一單生意和化解矛盾。而對于文化人,游艇的隱秘性,則給予了他們思考的空間。希臘船王奧納西斯擁有世界上最豪華的游艇,邱吉爾等都是?。在一次著名的出游后,最偉大的歌劇女演員卡拉斯成為船王最愛的女性,而最終成為這艘游艇女主人的,則是下嫁船王的肯尼迪總統遺孀杰奎琳。好萊塢名導斯皮爾伯格就常常與好友一起在游艇上進行“腦力大震蕩”;新聞先驅普利策把他的游艇“自由號”當成他第二個家,甚至在1912年,選擇在游艇上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目前,像挪威、新西蘭等國家人均擁有游艇高達8∶1,美國為14∶1,就是內陸國家瑞士其人均游艇也達到69∶1,這些游艇幾乎都是在俱樂部中生存的。
在游艇已經發展了幾十年的香港,其游艇碼頭的經營形態均為私人財團興建筑港,許多的游艇碼頭是依海灣地形來挖深后興建起來。游艇停泊部分則在其中適合的水域,周邊再建蓋數棟高級別墅住宅群,再加上其他的俱樂部周邊設施,如高爾夫球場、健身俱樂部、會員專屬餐廳等。
要成為私家游艇一族,第一步你得注冊成為某家游艇俱樂部的成員。第二步當然就是購買或租賃游艇。第三步是參加培訓,考取游艇駕照。有一點必須指出,現在各地頒發的駕照都只能通行當地而不能包打天下。第四,除非你自己有地方安置,一般情況下你的游艇都停在俱樂部泊位上。第五,可能在相當一段時間里,你只能在俱樂部劃定的水域里“凌波微步”,特別是在上海,除非黃浦江和蘇州河上建成游艇碼頭并準許私家游艇入駐,否則你就只能在太湖和淀山湖里轉悠。
目前在中國僅有20家左右的游艇俱樂部,大多集中在東南部沿海和長三角地區,北京僅僅有一家濱角碼頭俱樂部,據俱樂部的工作人員介紹,加入了其俱樂部之后,俱樂部方面會幫助會員照顧游艇,做定期的維護,水域會選擇在秦皇島附近,以及一些有條件的度假村。
游艇俱樂部一般采用會員制,收取會費,向會員提供游艇租售、維修養護、駕駛培訓、領航開航及配套休閑娛樂等服務。以華東地區目前頗有影響的太湖水星俱樂部為例,會員分為個人會員及公司會員兩種,繳納年費后就可享受俱樂部的全套服務。會員也可購買俱樂部游艇,并使用內部泊位,由俱樂部專人負責保養,也可向俱樂部租賃游艇使用。
隨著游艇休閑的興起,各地已紛紛開始重視和規劃游艇業,興建各類專用碼頭。其中,廈門市將投資約1億美元建造國內最大游艇碼頭,可容納船長10至30米的游艇900艘。而廣西北海也正計劃動工開建國內最大游艇俱樂部。上海則制定了《上海市景觀水系規劃構想》,以黃浦江、蘇州河綜合治理為中心,啟動游艇業發展。屆時,現在棲身于太湖、淀山湖的眾多上海私家游艇就可望名正言順地駛入黃浦江和蘇州河。
在中國人的眼里,游艇能顯示身份和實力。游艇玩家馬先生是從小在澳大利亞長大的,現在回來上海做生意,他說:“有錢人首先要買房子,但買很貴的房子并不能說明你多有錢,因為誰都知道房產本身就是一種投資,要比實力就要比享受生活的投入。”他說,“但純粹的享受也有區別。有三個人,一個有100萬元,一個有1000萬元,一個有1億元。這三個人在吃飯上面分不出區別來,再好的飯店他們都敢去。到買汽車的時候區別就出來了,100萬身價的人就趕不上了。可是1000萬元的和1個億的還是難以拉開差距。這時候就要游艇出場了。游艇是一個沒有極限的東西,好的游艇裝修就是五星級酒店的標準,什么設施都有,連海事通訊衛星電話都有……價值上億元的游艇都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