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通信簡介
升降通訊指揮車上具備衛星通信、地面無線通信等多種方式。自1957年前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來,人造衛星即被廣泛應用于通信,廣播,電視等領域。1965年第一顆商用國際通信衛星被送入大西洋上空同步軌道,開始了利用靜止衛星的商業通信。
衛星通信系統由衛星和地球站兩部分組成。衛星在空中起中繼站的作用,即把地球站發上來的電磁波放大后再返送回另一地球站。地球站則是衛星系統與地面公眾網的接口,地面用戶通過地球站出入衛星系統形成鏈路。由于靜止衛星在赤道上空3600Km,它繞地球一周時間恰好與地球自轉一周(23小時56分4秒)一致,從地面看上去如同靜止不動一般。三顆相距120度的衛星就能覆蓋整個赤道圓周。故衛星通信易于實現越洋和洲際通信。最適合衛星通信的頻率是1-10GHZ頻段,即微波頻段。為了滿足越來越多的需求,已開始研究應用新的頻段,如12GHZ,14GHZ,20GHZ及30GHZ。
衛星通信的主要特點如下:
優點方面
(1)通信范圍大,只要衛星發射的波束覆蓋的范圍均可進行通信。
(2)不易受陸地災害影響。
(3)建設速度快。
(4)易于實現廣播和多址通信。
(5)電路和話務量可靈活調整。
(6)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和不同區域。
缺點方面:
(1)由于兩地球站向電磁波傳播距離有72000KM,信號到達有延遲。
(2)10GHZ以上頻帶受降雨雪的影響。
(3)天線受太陽噪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