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公益動畫短片的制作資金來自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和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與聯合國合作的項目,旨在社區層面提升綠色消費意識!毒G》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華發布的首個公益動畫短片,未來關注不同環保議題的更多動畫公益短片將陸續推出。[14]
2013年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2013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為“思前,食后,厲行節約(THINK.EAT.SAVE)”,旨在倡導反對糧食浪費,減少耗糧足跡和碳排放,使人們意識到糧食消耗方式對環境產生的影響。
中國主題為“同呼吸 共奮斗”,旨在釋放和傳遞建設美麗中國人人共享、人人有責的信息,倡導在一片藍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個公民都應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切實履行好呵護環境的責任,自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養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激發全社會持久的環保熱情,為改善空氣質量、實現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中國而奮斗。
2012年
6月5日是第41個“世界環境日”,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綠色經濟,你參與了嗎?”而中國的主題為
世界環境日
“綠色消費,你行動了嗎?”
“菜籃子”、購物袋重返我們的生活,“無氟”、“無磷”日漸成為商品銷售的賣點,小排量汽車被越來越多家庭青睞,節能家電可獲政府補貼……“綠色消費”正在主觀、客觀地影響著中國百姓的生活。
多項舉措利好綠色消費
每年6月5日,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都會選擇一個成員國舉行“世界環境日”的紀念活動;顒由希瑫l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笆澜绛h境日”中國的主題為“綠色消費,你行動了嗎?”
中國消費者對綠色消費已經不再陌生,而涉及國計民生的綠色消費也正在改變著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國家推出一系列利好綠色消費的相關政策,對百姓的日常生活都有著不小的影響。
2011年
世界環境日 2008主題
2011年“六·五”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主題旨在喚起社會公眾對環境與發展關系的清醒認識和自覺行動,強調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理念和公眾參與,號召全社會行動起來為可持續發展之路做出貢獻。
聯合國環境署確定世界環境日主題是“森林:大自然為您效勞(forest:nature for your service)”,旨在配合聯合國國際森林年,強調森林的生態價值,提高人們森林保護意識。中國主題在呼應世界主題保護森林和呵護綠色家園的同時,更加強調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呼吁人人行動起來,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共創綠色未來。建設生態文明是中國共產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的嚴峻現實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任務。生態文明建設是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崇高事業,建設生態文明需要我們重新定位人與自然的關系,使經濟社會發展逐步實現綠色轉型。實現綠色轉型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每一個公民、每一個家庭都成為宣傳者、實踐者、推動者,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2010年
中國——為慶!傲の迨澜绛h境日”,以“低碳減排,綠色生活”為主題的“2010高校環保藝術節”在北京舉行,以環保材料和生活回收物品為原材料的藝術作品,構思巧妙,充分體現了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本次活動由
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指導,
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和環 保部宣教中心支持,從去年年底開始至今,共征集到100余位新銳藝術家和高校藝術院系大學生的300多件作品。
歐洲的主要慶;顒釉谌鹗康娜諆韧、
阿塞拜疆的
巴庫和意大利的
熱那亞等地舉行。此外,歐洲其他地方也將舉行一系列相關活動,包括在瑞典艾斯基斯圖那舉行雜技和詩歌大賽,在法國巴黎放映名為《視覺電報》的系列環保影片等。意大利最大的
都靈環保電影節,將展示30多部關于
環境問題的紀錄片和短片。鼓勵全球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北美地區,慶;顒又鬓k城市
匹茲堡舉行130多場活動,包括水問題全國會議、環境藝術節、以及節水大賽,將決出4月至6月節水量最多的社區。
南美洲——6月8-14日,環境署親善大使
吉賽兒·邦臣將在南美洲舉行的圣保羅時裝周上宣傳環境日。她還拍攝了一個公益廣告,于6月5日發布。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區域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在
海地舉辦的環境日慶;顒樱瑢脮r將發布《海地全球環境展望》報告。
非洲——從
喀麥隆到
莫桑比克,非洲各地將舉行植樹、清理沙灘、詩歌大賽等活動。
西亞地區,在
巴林,知名詩人和歌唱家將聚集在一起,歌唱并討論環境與生物多樣性。
“10:10”活動是一項呼吁在一年時間內減少10%的碳的排放的全球活動,相關活動在
加納、德國、
愛爾蘭、法國和美國各大城市都有開展。
2009年
悉尼“穿戴藍色”活動——2009年6月5日,在澳大利亞悉尼,人們手持充氣的地球模型參加名為“穿戴藍色”的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當天是第38個世界環境日,主題為“你的星球需要你,聯合起來應對氣候變化”。
尚德高海拔陽光行動——世界環境日,在青?疾斓纳械露麻L
施正榮特意致電
珠穆朗瑪峰山麓西藏
巴松完小扎西校長,關心該校師生的工作、學習和住宿情況。扎西校長向施正榮博士反映,尚德贊助的2.5千瓦的光伏電站為學校師生帶來了光明,原有辦公室、教室和寢室等總共31間,將擴建到59間,白天要保證計算機課的6臺電腦供電,晚上要保證300多名師生學習、生活用電,學校擴容將出現較大的電力短缺,如今晚上還需要一臺柴油發電機供電。施正榮博士表示,尚德將繼續支援高海拔地區綠色電力,不日將送陽光上西藏。
施正榮董事長還在同一天致電世界最高海拔中學
定日中學校長次平,表示繼續支持高海拔地區孩子們良好的成長環境,在該校長期設立尚德綠色獎學金。尚德為世界高海拔地區贈送光伏產品,贊助世界最高海拔小學巴松完小、世界最高海拔中學定日中學、世界最高海拔村莊“堆村”,為高海拔地區帶來綠色光明,也帶來了中國光伏產業的高海拔影響力。
美的“美的一天”活動——由中華環保聯合會發起主辦、21CN承辦、美的
環境電器支持的“美的一天”大型環保公益活動正式啟動。該項環保活動號召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少開一天空調,多用一天風扇”,度過“美的一天”。并倡導在整個夏季期間,每星期五關閉空調使用風扇,或者將空調溫度調整到26度以上。“美的一天”活動網絡平臺也正式上線,可以通過此網絡平臺參與“綠色使者”評選,最終的“綠色使者人氣王”將獲得4999元的現金大獎,每周網絡人氣最高的前50名可獲得美的電風扇一臺。
PPR《家園》(Home)紀錄片——作為營銷的一大主題,環保如今在奢侈品行業十分熱門。YSL 所屬的PPR 集團特別為世界環境日投拍了一部名叫《家園》(Home)的紀錄片。整部影片完全在空中拍攝,著名航空攝影家
Yann Arthus-Bertrand帶領觀眾環繞地球,見識各式各樣的美麗地形——沿著蜿蜒的水流和公路,觀眾能看見地球的全貌,并了解到這個星球上的居民是如何肆意對待自己的家園。該片將在6 月上映,與此同時,Yves SaintLaurent 也會配合推出特別產品,并免費向顧客發送該片的DVD光盤。[5]
2008年
印度沙雕藝術家“北極熊”——6月3日,在印度東部
奧里薩邦的布里海灘,印度沙雕藝術家帕特奈克為他的沙雕做最后的修飾。該沙雕以一只皮鞋踩在北極熊身上為造型,寓意
皮革工業會破壞環境。帕特奈克是為迎接6月5日世界環境日而進行此項創作的。
2007年
墨西哥市長騎自行車——4月2日,為在
墨西哥城推廣使用自行車,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市長馬塞洛·埃夫拉德帶頭騎自行車上班。汽車的普遍使用是導致溫室氣體大量排放的重要原因。此舉也是為了迎接世界環境日的到來。
菲律賓綠色婚禮——2月14日,在菲律賓的
普林塞薩港,剛剛參加完集體婚禮的新人從他們種植在沙灘上的樹苗旁走過。當天是情人節,一個由百對新人參加的環保集體婚禮在這里舉行。新人們在沙灘上種植了紅樹。
“諾亞方舟”——5月30日,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世界環境日,志愿者打造了新“諾亞方舟”佇立在土耳其
亞拉臘山上。
戴口罩的民族英雄——6月5日世界環境日,環保主義者竟給
阿爾巴尼亞民族英雄雕像戴上了口罩。
2006年
金槍魚全都哪里去了——6月15日,在西班牙
巴利阿里群島附近海域,兩名綠色和平組織成員手舉寫有“金槍魚全都哪兒去了”的條幅潛入水下,以呼吁人們關注并保護日漸稀少的金槍魚。
布魯塞爾科普游園——6月4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為迎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的到來,布魯塞爾市政府在五十年宮公園內舉行大型科普游園活動,利用制作鳥巢、觀察動植物生長、感受太陽能和風能等各種活動,鼓勵孩子們感受自然,增長科普知識,增強環保意識。
2005年
巨大的水龍頭——6月5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巨型耶穌雕像前,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成員豎起一個巨型水龍頭模型,以紀念第34個世界環境日。當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營造
綠色城市、呵護
地球家園”。
倫敦新能源展——6月5日,在英國首都倫敦,當天是第34個“世界環境日”,主題是“營造綠色城市、呵護地球家園”。一些
倡導綠色生活的組織和個人在
倫敦市格林尼治公園擺出太陽能電池等綠色生活的元素,引導人們認識新能源并呼吁共創綠色家園。
中國
2014年10月28日,湖北省環保廳召開“向污染宣戰”三大行動的新聞發布會,三大行動開展以來,湖北共出動環境執法人員10.25萬余人次,檢查企業2.38萬家次,限期治理污染企業1526家,責令停產、關閉重污染企業895家,開出單筆100萬元的罰單。[15]
冰川消融影響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將2007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確定為“冰川消融,后果堪憂”。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為了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
斯德哥爾摩舉行首次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了著名的《
人類環境宣言》及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同年10月,第27屆聯大根據斯德哥爾摩會議的建議,決定成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并正式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從1974年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都為世界環境日確立一個主題,并展開相關的宣傳活動。
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大量
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地球氣溫不斷增高。根據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供的資料,從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至今,全球平均氣溫增高了0.75攝氏度。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了冰川融化、冰蓋縮小、冰架斷裂。德國研究人員曾指出,全世界還有約16萬處冰川,而它們正快速消融。比如,歐洲
阿爾卑斯山的
冰川面積比19世紀中葉縮小了三分之一,體積減少了一半;非洲最高山
乞力馬扎羅山的冰川,從1912年至今,其山頂的冰冠縮小了80%。冰川的消融使上述地區的永凍土層喪失了“粘合劑”的功能,致使山崩和泥石流頻發。
另外,
氣象觀測發現,過去幾十年,北極永久海冰在減少,冰川和凍土在融化。
歐洲航天局專家根據衛星圖片分析后發現,2006年夏季,歐洲北部至
北冰洋區域大約5%至10%的永凍冰開始松動融化。此外,南極在過去十幾年里也有三大部分的冰架坍塌,而缺乏冰架支撐的冰川活動顯著加速,冰層也隨之變薄。
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升高,較低地勢的海島及海洋沿岸城市就會面臨被淹沒的危險。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曾發布氣候評估報告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按如今狀況持續千年的話,會最終導致
格陵蘭冰蓋的完全融化,進而導致海平面升高約7米。更可怕的是,如果
南極冰蓋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升高60米,給地球造成的災難將是毀滅性的。
地球變暖是造成冰川消融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國有共同的義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發達國家應發揮更大的作用,率先承諾減排義務,幫助
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從根本上扭轉地球變暖的趨勢,保護人類的共同家園。
為呼應這一主題,結合中國環境保護的中心任務和重點工作,展示中國政府和人民減少污染物排放、建設
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決心和行動。
中國政府在經濟社會“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目標,并將這一約束性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級政府各相關行業。當前,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工作力度明顯加大,約束性指標的導向作用開始顯現。推動污染減排、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不僅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而且需要取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動員最廣泛社會力量踴躍參與。將“污染減排與
環境友好型社會”確定為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旨在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公眾參與,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減少污染物排放、與環境友好相處成為每個單位、每個企業、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
各地節日行動
2006年1月12日,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東北407公里以外的山谷中佇立著一排風力發電機。風能是可再生、無污染的清潔能源,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將其作為一種成熟的清潔能源進行商業化開發,被人們譽為“綠色電力”。
2007年2月14日,在菲律賓的普林塞薩港,百隊新人們在沙灘上種植了紅樹。
2007年2月27日,澳大利亞悉尼的電器推銷員戴夫·埃雷特手舉一只舊式白熾燈泡和一只新型節能燈泡。由于新型節能燈可以節約更多資源,政府提倡用它取代舊式白熾燈泡。
2007年3月31日晚,澳大利亞的
悉尼歌劇院熄滅主體燈光。當晚19時30分開始,悉尼市數萬戶商家和居民集體斷電一小時,以引起人們對溫室氣體排放導致
全球變暖的關注。
2007年5月30日,志愿者打造的新“諾亞方舟”佇立在土耳其亞拉臘山上它引起人們的深思:如果我們繼續破壞地球,當最終的災難到來,還有誰能將人類拯救?
環境惡化、氣候突變、冰川消融、海面上升……這些并不只是少數人才應該擔憂的問題,
地球家園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在
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我們是否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還能做些什么以拯救地球和我們自身?
十大環境問題
(一)全球氣候變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類生產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向大氣釋放的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
一氧化二氮(N2O)、
氯氟碳化合物(CFC)、
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導致大氣的組成發生變化。大氣質量受到影響,氣候有逐漸變暖的趨勢。 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將會對全球產生各種不同的影響,較高的溫度可使極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將升高6厘米,因而將使一些海岸地區被淹沒。
全球變暖也可能影響到降雨和大氣環流的變化,使氣候反常,易造成旱澇災害,這些都可能導致
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和破壞,全球氣候變化將對人類生活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
在離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氣體,在離地面25千米處臭氧濃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約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層,稱為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并將能量貯存在上層大氣,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但臭氧層是一個很脆弱的大氣層,如果進入一些破壞臭氧的氣體,它們就會和臭氧發生化學作用,臭氧
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
層就會遭到破壞。
臭氧層被破壞,將使地面受到紫外線輻射的強度增加,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能破壞生物蛋白質和基因物質
脫氧核糖核酸,造成細胞死亡;使人類皮膚癌發病率增高;傷害眼睛,導致白內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類、蔬菜等的生長,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層,殺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從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鏈和自由氧的來源,影響生態平衡和水體的自凈能力。
(三)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多樣性公約》指出,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
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它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痹诼L的生物進化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新的物種,同時,隨著生態環境條件的變化,也會使一些物種消失。所以說,生物多樣性是在不斷變化的。 近百年來,由于人口的急劇增加和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加之環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及其生態系統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生物多樣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有關學者估計,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萬種生物物種滅絕,平均每天滅絕的物種達140個,估計到21世紀初,全世界
野生生物的損失可達其總數的15%~30%。在中國,由于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壓力,對生物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壞,生物多樣性所遭受的損失也非常嚴重,大約已有200個物種已經滅絕;估計約有5000種植物已處于瀕危狀態,這些約占中國高等植物總數的20%;大約還有398種脊椎動物也處在瀕危狀態,約占中國脊椎動物總數的7.7%左右。因此,保護和拯救生物多樣性以及這些生物賴以生存的生活條件,同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氣降水中酸堿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這是
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酸雨對人類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會妨礙水中魚、蝦的成長,以致魚蝦減少或絕跡;酸雨還導致土壤酸化,破壞土壤的營養,使土壤貧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長,造成作物減產,危害森林的生長。此外,酸雨還腐蝕建筑材料,有關資料說明,近十幾年來,酸雨地區的一些古跡特別是石刻、石雕或銅塑像的損壞超過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 世界已有三大
酸雨區。中國華南酸雨區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銳減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們的綠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減少使其涵養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壞,造成了物種的減少和水土流失,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進而又加劇了溫室效應。
森林銳減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陸地面積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積29%。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變成沙漠。
土地荒漠化
經濟損失每年423億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億公頃,其中33億遭到荒漠化威脅。致使每年有600萬公頃的農田、900萬公頃的牧區失去生產力。
人類文明的搖籃
底格里斯河、
幼發拉底河流域,已由沃土變成荒漠。中國的黃河流域,水土流失亦十分嚴重。
(七)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的主要因子為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鉛等。大氣污染導致每年有30-70萬人因
煙塵污染提前死亡,2500萬的兒童患慢性喉炎,400-700萬的農村婦女兒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們日常最需要,也是接觸最多的物質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險品。
(九)海洋污染
人類活動使近海區的氮和磷增加50%-200%;過量
營養物導致沿海藻類大量生長;
水污染
波羅的海、
北海、
黑海、東中國海(東海)等出現赤潮。海洋污染導致赤潮頻繁發生,破壞了
紅樹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魚蝦銳減,漁業損失慘重。
(十)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
危險性廢物是指除放射性廢物以外,具有化學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蝕性和其他對人類生存環境存在具有害特性的廢物。美國在資源保護與回收法中規定,所謂危險廢物是指一種固體廢物和幾種固體的混合物,因其數量和濃度較高,可能造成或導致人類死亡,或引起嚴重的難以治愈疾病或致殘的廢物。
參考資料






電話0317——8333029服務電話150308878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