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新資訊
熱門資訊
國內新聞
    南水北調或致南方缺水 有人建議提高缺水地區水價
    發布者:jinjian789  發布時間:2015-01-29 10:11:49  訪問次數:

    外媒稱,9月的一個多云的日子,一群中國官員悄悄地在潮濕的中部城市荊州為一條新運河的啟用揭幕。這個項目是為了緩解以往洪災頻發的地區現在面臨的水資源短缺問題。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014日報道,這一被稱為“引江濟漢”的工程的必要性,源于此地向北數百公里的一個更大的項目,那個項目從作為長江支流的漢江引水。漢江水量的四分之一將被引到北方干旱地區,而批評人士說這項耗資約600億美元的工程會導致南方缺水。

      報道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本月將開始調水,屆時可能會有更宏大的儀式。該工程從毛澤東關于北方可以從南方借水的設想中得到靈感,旨在緩解北方工業區的常年水荒,并給北京和天津等日益擴展的城市提供額外的水資源。

      中央政府說,這一宏大的調水工程對北方來說是必需的。但其造成的影響才剛剛開始在南方顯現。

      報道稱,中國中部地區已開始出現令人擔憂的水資源短缺跡象,那里的長江沿岸城市歷史上曾擔心水災。但是現在,因三峽大壩而減少的泥沙淤積使一些島嶼縮小,而水位下降則使得駁船運輸受困。由于長江水流減少,上海不得不設法防止海水倒灌進入其供水系統。

      報道稱,等漢江上的丹江口水庫開始每年向北方調水95億立方米后,這種情況將變得更為嚴重。

      在長江水被調走的同時,長江沿岸的城市、工業和農業的需水量正在不斷增長。湖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的一項研究發現,南水北調工程可能會導致漢江水位過低和航運受阻,部分灌溉設施無法使用,一些魚類的生存受到影響。

      報道稱,調水進程的忽冷忽熱導致花費嚴重超支,也導致了“幾家歡樂幾家愁”。其中就有因丹江口水庫擴建而不得不背井離鄉的18萬村民。

      規模較小的“引江濟漢”工程顯示,官方也不得不考慮當地的需求。這條長約67公里的運河使漢江下游仍可航行,同時保護了武漢的工業基地。武漢有1000余萬人口,位于漢江和長江的交匯處。

      “但這樣也解決不了問題,”位于武漢的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杜耘說,“南方水源不足的問題會突然出現!蹦纤闭{工程中線的一段為奧運會期間的北京增加了水供應。今年夏天,來自丹江口水庫的水被用來緩解河南省的干旱。

      工程的東線沒那么復雜,因為利用的是自古就有的京杭大運河。但策劃者們驚訝地發現,最初從長江經大運河調至天津的水因污染太嚴重而難以使用,還需要支出額外的水處理費用。

      報道稱,已進行的調水工程的成本和收益,將決定中央是否會繼續推進最昂貴也是最富有爭議的西線工程,工程要鑿通青藏高原的堅硬巖石,將南方河流的水調至黃河上游。批評人士說,中國應該提高水資源緊缺地區的水價,而不是靠大費周章的調水來滿足北方的政治民意。

      南水北調或致南方缺水有人建議提高缺水地區水價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工人在南水北調項目工程現場作業。新華社記者邢廣利攝

      【延伸閱讀】南水北調:丹江口水庫水位30年來首次突破160

      新華網武漢1016日電(記者李偉、袁志國)據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實時數據顯示,168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水位達到16003米,這是丹江口水庫30年來首次突破160米。

      據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水庫調度中心副主任劉松介紹,1983107日,丹江口水庫以16007米的庫水位創下自建庫以來的歷史最高值紀錄,但只是短時間的水位,水位隨即降至160米以下,最高紀錄一直保持至今。

      大壩加高工程去年通過蓄水技術性驗收以后,壩頂高程已由原來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丹江口水庫正常蓄水位已從157米提高至170米,相應庫容由1745億立方米增加至2905億立方米。

      劉松表示,自9月上旬漢江上游發生秋汛以來,丹江口水庫蓄水量猛增100多億立方米。據預測,未來幾天,水庫水位將維持緩慢上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現汛后通水更有保障。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南起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的丹江口水庫,調往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北方缺水的地區。根據規劃,今年10月底將正式向北方供水,一期工程年調水量95億立方米。

     。2014-10-16 10:37:10

      【延伸閱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具備通水條件

      新華網武漢1014日電(記者熊金超、李偉)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實時數據顯示,1414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水位達到160米,這標志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經具備通水條件。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南起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的丹江口水庫,調往京津冀豫等北方缺水的地區。根據規劃,10月下旬將正式向北方供水,一期工程年調水量95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公司總工程師張小廳表示,水庫水位超過145米即可實現向北方送水,大壩加高工程去年通過驗收以來,今年916日首次超過150米水位,928日首次突破大壩加高前157米的正常蓄水位,調水條件日趨成熟。

      據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水庫調度中心副主任劉松介紹,丹江口水庫水位歷史最高值出現于1983年為16007米。

     。2014-10-14 19:29:07

      【延伸閱讀】國家發改委:南水北調中東線水質總體達設計目標

      新華網北京1014日電(記者安蓓、趙超)針對有媒體報道南水北調工程水污染嚴重的問題,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司長高俊才14日回應說,目前南水北調工程中東兩線的水質問題總體達到了預期規劃和設計目標。

      在發展改革委就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高俊才說,南水北調工程最初規劃設計以城鎮供水為主,兼顧農業和生態用水。從南水北調中線來說,丹江口水庫的水質是比較好的,也發現一些支流存在水污染問題,但不影響大局。南水北調東線的水污染治理也已取得了明顯成效。

      他說,針對個別地方、個別污染點和個別支流出現的水污染問題,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非常重視,正進行認真治理,同時會進一步采取必要的防范和治理措施。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最終年調水規模為年調水量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130億立方米,西線170億立方米。當前實施的東、中線一期工程,建成后的年調水量達1827億立方米。

      5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在今明年和“十三五”期間分步建設納入規劃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副司長張明倫說,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中,在建工程的總投資規模大約6000億元。

      張明倫說,為加快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中國將進一步推進水利投融資體制改革,鼓勵和吸引社會投資參與具有一定經濟效益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包括建立健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機制、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創新融資方式、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等。

      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司長高俊才說,中國將做好重大水利工程終端配套設施建設及相關配套政策改革。目前發展改革委有關司局正在和水利部、財政部等部門研究制定農業綜合水價改革試點方案。預計今年年底將出臺試點方案,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而出臺水價改革的政策措施。

      (2014-10-14 17:09:05

      【延伸閱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三問:難度幾許?質量如何?有污染嗎?

      中新網北京1011日電 (李曉喻 李林峰)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全線通水在即,漢江水北上1000多公里為北方“解渴”指日可待。江水如何“過五關斬六將”,工程質量有無保證,水質和沿線環境會否受損,成為備受關注的問題。對此,記者近日就此進行了專門采訪。

       水是怎么調來的?

      南水北調計劃源于毛澤東1952年視察黃河時提出的一個設想。在他看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

      但要把這句話變成現實絕非易事。光論證項目能否可行已花去幾十年精力,真正實施起來更是面臨重重難關。

      其一便是被譽為南水北調中線標志性、關鍵性工程的“穿黃工程”,即把調來的漢江水通過兩條隧洞從黃河南岸輸送到北岸。讓北上的大江從東去的大河下方穿過,難度可想而知。

      該項目承建單位之一中國水電十一局中線施工局常務副局長高海成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穿黃工程之難,首先難在整個工程設計施工史無前例,缺少經驗。其次,黃河河床下地質結構復雜,“遇到了以前沒遇到過的地質條件”,呈淤泥狀的泥沙也給工程增加了難度。

      地質條件如此復雜,如何開鑿幾千米長的隧洞?巨大的水壓之下,如何保證黃河水不向隧洞內滲漏?這些巨大的難題被建設者們一一化解。

      據介紹,穿黃隧洞采取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盾構技術,使用兩臺盾構機從北岸向南岸掘進。盾構機工作原理類似剃須刀,前有旋轉的圓形刀盤,后有助推的千斤頂。刀盤將施工面的泥土刮出,通過豎井輸送出來。遇到軟巖石,盾構機可采取小推力、高轉速的施工方法掘進通過;遇到硬度高的巖石,就用安裝在盾構機前端的可伸縮錘擊裝置,將巖石破碎后再繼續掘進。

      為確保隧洞在水壓“內外夾擊”下安然無恙,設計者們設計了內外兩層襯砌結構。隧洞壁由兩層構成,內襯是現澆的預應力混凝土筒體,用于承受內水壓;外襯由水泥管片構成,用于抵抗外水壓。

      這些難關只是一部分。據介紹,長江水在河南段要通過渠首大壩、隧洞、橋梁、倒虹吸等1200多座,可謂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工程質量有保證嗎?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的東、中、西線干線總長度達4350公里,橫穿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涉及十余個省區市,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之一。鑒于影響重大而深遠,工程質量能否經得住時間的檢驗,成為民眾關注的一大問題。

      這也是建設者們的最大關切。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作為南水北調工程的主要承包商之一,中國電建集團旗下參與建設企業的不少負責人都坦言,面對這項重大戰略性工程,確保工程質量是必須不折不扣完成的“硬任務”,“不允許出錯”,為此他們“睡不著覺是常有的事”。

      “干這樣事關國計民生的工程,怎么認真都不過分。”中國水電十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建設者們自覺保證質量的同時,官方也出臺多項高壓政策和措施,確保工程質量可控。

      據了解,南水北調工程實行質量責任終身制,行政管理部門、建設、監理、勘查、設計、施工等單位和相關負責人,如果因違規造成工程質量問題,即使單位被轉讓、合并,個人工作調動或退休,仍將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將移送司法機關。

      此外,官方還隨時隨地對工程質量進行突擊檢查,及時糾偏。

      中國電建集團相關負責人對記者透露,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經常出動飛行檢驗組,到項目工地對設備安裝質量等進行檢查。這種檢查“事先不打任何招呼”,“根本沒法預料”,要想順利通過只能認真施工,想靠提前準備應付過關“完全行不通”。

      中國水電十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政府、直管局、稽查大隊、質監站、飛行檢驗組的密切關注下,哪怕是排水板上有條縫隙,沒進行砂漿填充,就是不合格;襯砌沉降不一樣,如果沒做好契合,全部返工。“標準擺在那里,沒得商量,只能認真干!

       生態環境會否“受傷”?

      在為北方緩解缺水困局的同時,怎么避免南方的清水在長途跋涉中變臟,工程會否影響甚至損害沿線生態環境,這也是兩大備受關注的問題。

      從河南省淅川縣陶岔渠首引水至北京團結湖,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全長1200多公里,其中80%以上都是露天的明渠。南水北調辦公室環保司副司長范治暉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工程在輸水總干渠兩側打造了生態走廊,在干線周圍還設有綠化帶、隔離帶、保護帶等,最大限度降低對總干渠水質的污染風險。此外,沿線每段都有退水設施,通過關閉閘門可及時截斷污染水。

      同時,沿途一些地區也關停了不少污染企業,確保干線水質安全。2003年以來,河南關停并轉污染企業800多家。

      在為北方緩解缺水困局的同時,這一工程會否影響甚至損害沿線生態環境?

      事實上,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過程自始至終貫穿著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嚴格要求,環境受到精心呵護。高海成對記者表示,工程建設過程中,在工程監理之外專門安排了環保監理,對環境保護和水體情況實施監督。“此次對環境、水體的保護體系,比以前更加完整!

      他舉例說,建設過程中用到渣場時,會把農作物需要的腐殖土收集起來專門存放,工程結束后再把腐殖土重新覆蓋到表面上,不影響農民耕種!叭都這樣”。

      多重保障之下,一泓清水流向北方將安全無虞。

    免責聲明:線纜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本網未注明出處和轉載的,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或有其他諸如版權、肖像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傷害,并非本網故意為之,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將立即加以更正。聯系電話:0571-87774297。
0571-87774297  
成人另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