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天目山路上的人行道已經鋪設完畢,分兩種顏色,紅色區域是停車位,青灰色區域是行人通行區。與普通花崗巖道板不同,采用透水混凝土鋪設的人行道下雨天不會積水,市民走在上面,不用擔心會踩到松動的道板,濺起污水。 董旭明 黃佳健 攝
本報記者 朱楊健 孫晶晶
新造不久的馬路又吭哧吭哧挖開,這豈不是勞民傷財?很可惜,類似的事情時有發生。最近一段日子,不少讀者發現杭州的很多人行道好好的,卻又被挖開了,這是怎么回事?難道“有關部門”又不消停了?
好好的路又挖了,可惜啊
家住新塘路附近的劉先生前兩天回家,看到路邊人行道上的石板都被“刨”了起來,他很納悶:人行道天天走,沒覺得有問題啊,而且還是剛修了沒兩年的,大大的水泥板看上去既大氣又結實、還防滑,想不通為啥要撬了換別的,還越換越小,越難看!
為了證明原先的人行道并沒有損壞,劉先生還拍了照片,上傳到了網上?纯磮D,確實是完好無損的人行道被挖了,很多人都說“可惜”,更多人在指責,好好的道路為什么要挖不停呢?
這次挖路是集中改善,全市有27處
可是有圖未必有真相,記者昨天就此事采訪了江干區市政園林養護管理所。事實是,確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這次“挖路”,是必須的。
據工作人員解釋說,更改人行道石板并非是全路段,而是部分市場、商店前人流比較大的地段以及邊上劃有停車位的地段。記者從杭州市城管辦得到進一步證實,除了上面說的新塘路,目前杭州市區還有中河中路、鳳起路、慶春東路、天目山路等26條道路納入人行道改善工程。
這些人行道進行改善時,都將突出人行道功能。對有停車或通車需求的人行道,將采用水泥混凝土進行基礎加固,達到行車標準。
杭州市城管辦市政監管中心說,這27條人行道改善將爭取在12月中下旬完工。
新款人行道,下雨天不會積水
劉先生報料的新塘路邊上的人行道原來鋪的看上去是石料,其實不是,只是混凝土澆灌而成的普通石板,強度不夠,停車必須從人行道開上去才行,這樣一來,原先的石板就很容易破碎,以至于經常要修,養護成本大大增加,所以就統一更換成高強度的石磚。至于大換小也是有道理的,石板面積大承重就小了,就容易裂開,反之,面積小自然就不容易斷裂了。
天目山路上試點透水混凝土人行道的,有兩個區域,一共700多個平方米,在天目山路湖光飯店旁。昨天下午記者去現場看了一下,這兩塊人行道都做得挺漂亮,還有顏色區分,紅色區域是停車位,青灰色區域則是行人通行區。
與普通花崗巖道板不同,這個人行道最大的亮點就是會透水,下雨天不易積水,市民走在上面,不用擔心會睬到松動的道板,有污水濺起來。
西湖區城市管理監管中心市政科的工作人員介紹,這段透水性人行道做了三個透水層,最上頭的是一層3厘米厚的彩色透水混凝土,中間一層是12厘米厚的普通透水混凝土,最下面的是一層20厘米厚的碎石層。而且,工作人員還在普通透水混凝土中還埋設了一根軟式透水管。
這樣一來,一到下雨天,雨水會滲透下去,通過透水管,排放到雨水管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