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1)水環境影響
本項目主要廢水為生產工藝廢水、生活污水、水軟化樹脂再生廢水和地面沖洗水等,廢水中部分高濃度廢水必須經過預處理達到進管標準后,與其它低濃度廢水混合一起納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不會對工業區內河河網產生污染影響。
根據水環境影響分析可知,本項目建成投運后,正常排放時,廢水排放總量約為2737t/d,占×××工業區允許污水排放總量(4.0萬t/d)的6.8%,××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規模(60萬t/d)的0.46%,各項水質指標均控制在進管水質要求范圍內(其中CODcr≤1000mg/L),而且,本項目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水中不含有毒有害物質,因此,本項目廢水正常排放時對××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沖擊影響較小。
本項目事故性排放時,廢水的排放量與正常排放時一樣,為2737t/d,CODCr排放量為4.27t/d,而××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60萬t/d)進管CODCr量為600t/d(進管CODcr以1000mg/L計),由此可見,本項目事故性排放時,日排放CODCr量僅占二期工程進管CODCr量的0.7%,因此,廢水事故性排放對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但企業應謹防廢水事故性排放現象的發生。
此外,本項目產生的冷卻水大部分進行循環回用,亦不存在熱污染問題。
(2)環境空氣影響
本項目產生的廢氣主要為導熱油鍋爐燃煤煙氣,根據影響預測分析,本項目廢氣的排放對對周圍大氣環境影響不大。但是,企業在建設項目上馬后,必須安裝除塵脫硫裝置和集氣裝置,并確保其正常運行,同時,應保證燃煤含硫率低于0.8%,設計的燃煤煙氣排放高度(30m),使燃煤煙氣中的SO2和煙塵的達標排放。
(3)聲環境影響
根據本項目噪聲影響預測分析,本工程投產后,廠界各預測點的晝夜噪聲均能達到《工業企業廠界噪聲》(GB12348-90)中的Ⅲ類工業區標準,即晝間65dB(A),夜間55dB(A)。此外,根據現場踏勘和×××工業區啟動區塊規劃,擬選廠址西面現為公路,東、南兩面為規劃中的公路,北面為海涂圍墾地(工業區擬入園企業用地),而離廠界最近的敏感點(新錢清村),距離西廠界約1.5km左右,因此,本工程實施后,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小。
(4)固廢處置影響
本項目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固廢主要有:廢水處理站產生的污泥、燃煤導熱油鍋爐燃燒后產生的廢灰渣、廢包裝箱和包裝桶、生產過程產生的邊角布料、破網、水膜除塵產生的廢灰(量很小)及生活垃圾等。只要企業在項目建成后切實落實本環評提出的固廢處置措施,做到及時清運,固體廢棄物的排放不會對周圍環境衛生造成不利影響。
(5)施工期環境影響
項目施工期環境影響主要來自土石方開采及施工場地的揚塵、廢水、噪聲、固廢污染等方面,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施工期的管理,盡量減少項目施工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2.總量控制和環境經濟損益分析
本環評建議×××有限公司排放總量控制指標:CODCr為821t/a、SO2為55t/a,具體排污容量由×××工業區管委會調劑解決。
本項目環保投資總費用約為412萬元,約占項目總投資的5.6%。
3.項目選址合理性分析
本項目選址于×××工業區啟動區塊內既符合×××工業區總體規劃,也符合工業區產業發展導向,而且,工業區附近有××污水處理廠和××印染集團自備熱電廠,在污水管網和供汽管網鋪設上可以節省投資。
新建項目擬選廠址的選擇綜合考慮了區域環境容量、風向、工程條件和居住人口現狀等各方面的影響,選址較為合理。
4.公眾參與
通過公眾調查發現,公眾對×××有限公司年產4500萬米高檔織物面料印染及后整理加工建設項目的意義已有一定的認識,總體上對本項目建設持贊成的態度,認為該項目建設對當地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項目建成后公眾最關心的環境問題是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