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有限公司全球制造業組與美國競爭力委員會22日聯合發布《2013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顯示,中國的制造業競爭力指數在當前以及未來五年均位居榜首,而中國的關鍵優勢在于勞動力及原料成本,政府大力扶持制造業,以及完善的供應商網絡。
報告通過對世界各地550多名制造業企業首席執行官和高管的調查,指出制造業的競爭格局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德國和日本等20世紀制造業中堅力量在維持其競爭優勢之時,將面臨中國等新興國家的挑戰。
德勤中國制造業組聯席負責人董偉龍表示,首席執行官的評分表明,“除了扶持政策之外,中國的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企業稅率的吸引力也高于平均水平。隨著中國日益關注供應鏈本土化以及建立創新中心,首席執行官將中國視為唯一一個能夠在制造業方面跟發達國家并駕齊驅的新興國家!
雖然德美兩國分列第二、三名,但調查顯示五年后他們的排名將有所下滑,德國將排名第四,而美國則排名第五,略高于韓國。目前列于榜單前十的其他兩大發達國家的競爭力也將在五年后有所下降:加拿大將從第七名降至第八名,而日本將完全跌出前十,退至十二名。整體而言,主要新興國家的競爭力指數排名將在五年后有望提升:巴西從現在的第八名躍至第三,印度從第四名躍至第二。中國依然穩居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印尼等亞洲國家正在崛起。全球首席執行官調查結果表明,雖然中國、印度仍然是討論核心,制造商正在將發展的關注重點轉向這些市場,以獲取日益增長的本土消費需求并作為全球供應鏈的戰略制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