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汽車業走過了頗為波瀾壯闊的一年。
這是車市重回穩定增長軌道的一年。全年汽車產銷規模站上了2000萬輛的新臺 階,增速重上兩位數。但這給予市場的興奮,并未如四年前首次突破1000萬輛時那么強烈。因為中國已經連續五年穩居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全球車企已經沒有 看不清中國市場機會的瞎子了。而對于中國汽車業來說,市場容量的再度擴大,已經不是最迫切的課題,關鍵是要變強。
這是各方努力化解汽車社會矛盾的關鍵一年。大城市限購更為迫切,已經呈現蔓延勢頭,空氣污染難題更將汽車業鎖定為元兇之一。在空前的交通和環境壓力下,汽車業需要走得更為謹慎和穩當。
這是對于汽車消費保障有里程碑式進步的一年,缺陷汽車召回條例和汽車“三包”規定都先后實施。對于一個全球最大市場的消費者來說,這是遲來的安慰。
從消費者自身來說,這也是汽車消費走向理性的一年。進口車暴利的問題被拎出來反復討論,越貴越買的錢多人傻現象得到充分反思。在改作風的實踐中,公務用車也更樂意采用性價比更好的自主品牌。
這 仍是車企可以捭闔縱橫的一年,競爭正在走向深入。電動超跑特斯拉在全球掀起了旋風并快跑進入中國,不僅成為新能源汽車先鋒,更彰顯IT技術革新傳統汽車業 的大趨勢;日系車在經歷過風波之后卷土重來,已是更為理性和成熟的新模樣;背負厚望的紅旗宣布重出江湖,翅膀硬了的哈弗獨立單飛,汽車合資仍在急速推進但 已經有更豐富的姿態,兼并重組也展開了新浪潮,即使更多的仍是走馬圈地。
市場持續在演進,不會以人為的年度為界限。重溫下面的這十四幕并未完結的汽車業大戲,更是為窺探未來的風向。
1、公務車“急轉彎”
在 去年12月出臺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中,明確提出“堅持社會化、市場化方向,改革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公務用車實物配給方式,取消一般公 務用車”。這成為公車改革迄今最嚴厲的措施,也勢將改變公務車市場格局。近兩年來,在政策面的推動下,自主品牌車企加速開拓公務車市場。而現在它們將面臨 市場的“急轉彎”。
對于公車改革,全國各地已做了很多嘗試,包括實行車補、社會化等。此次條例提出了“社會化”的大趨勢,通過鼓勵 公務人員出行乘坐公交、市場化的招標、車補等方式來深化公車改革,是公車改革的一大進步,將能優化資源,防止公務用車浪費。改革之后,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減 少的采購量,會通過社會服務機構增加運營車輛來彌補,但由于資源得到優化,因此采購量會一定程度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