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傳統的國際金融教科書理論,當一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走強時,該國貨幣兌美元的匯率會走高;反之,當一國的綜合狀況變弱時,該國貨幣兌美元會走低。如果在第一象限里畫圖表示出來的話,就是一條斜率為正的斜線。如果對市場上各國的貨幣作一個全面觀察的話,就會發現上述規則適用于99%的貨幣,唯一例外的就是美元!當美國實力走強時,美元會走強;但當美國或者其他國家出問題時,美元仍可能走得很強!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獨特的現象呢?原因就在于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所擁有的獨特霸主地位。 美元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一直充當著國際儲備貨幣、計價貨幣、結算貨幣,成為國際金融體系內一日不可或缺的血液。美元的這種特殊地位決定了美元匯率變動的奇特軌跡:當美國或其他國家出問題時,國際金融體系會因為避險的需要形成對美元的巨大需求,而屆時金融市場流動性的缺乏又將進一步推動美元匯率的大幅度上升。今年夏天美國兩院關于提高美國國債上限出現爭執,在大限來臨之際,出于對美國可能出現違約的擔心,投資者紛紛在市場上買進美元來避險,從而導致國際市場上美國國債以及美元匯率大漲。 這次又見丁志國,我們的話題針對當今世界經濟格局,圍繞著經濟背後的資本推手展開來。 談話開始沒多久,話題便鎖定在了美元上。作為吉林大學教授、博導的他,自然有一番見解。 目前,美元仍然是國際上的主要貨幣,而且還沒有那一種貨幣能夠完全替代它。但是,美元兌換黃金的約束已經沒有,所以美元擴張的內在沖動比以前更強,美元流動性泛濫帶來的風險全部由美元儲備的國家自己承擔和消化。 “雖然目前沒有辦法改變美元獨大的地位,但各國正在不斷努力,力爭改革國際貨幣體系,我國政府早就強調要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
“整個世界經濟就像一塊蛋糕,有人崛起就注定有人會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