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智能電網面臨很多挑戰,F有的管理體制、價格機制、定價方式都要發生改變
盡管“智能電網”對很多人來說還是一個新名詞,但這個能源領域的新寵必將對相關行業帶來質變,改變我們未來的生活。
根據今年初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2015年將基本建成堅強智能電網”的目標,堅強智能電網離我們不再遙遠。我們也可以推斷出,“十二五”時期必將是加快智能電網建設的關鍵五年。
前景光明
2009年5月,國家電網公司在2009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上,正式發布了堅強智能電網發展戰略,并提出了“堅強智能”電網的概念。2010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加強智能電網建設”,智能電網理念逐漸成為社會共識。目前,智能電網建設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何為“堅強智能”電網? 國網能源研究院智能電網研究所靳曉凌博士對此解釋說,“堅強智能”電網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以通信信息平臺為支撐,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征,包含電力系統的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各個環節,覆蓋所有電壓等級,實現“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高度一體化融合的現代電網。其中,“堅強”與“智能”是現代電網的兩個基本要求!皥詮姟笔腔A,“智能”是關鍵,二者相輔相成。
“堅強智能”電網是經濟社會發展對電網更高要求的必然選擇。
首先,隨著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中國電力需求將長期保持快速增長。預計2020年中國裝機容量和用電量都將在目前基礎上翻一番,也就是說未來10年的新建電網規模相當于建國60年來的電網建設規模。與電網規模已經基本穩定的歐美發達國家不同,中國電網發展要同時解決量的擴張和質的跨越。因此,中國的智能電網必須以堅強的電網網架為前提,為電力系統更高層次的智能化提供堅實的基礎。
其次,由于中國能源資源與生產力逆向分布,中國要滿足未來持續增長的電力需求,就需要實施電力的大規模、遠距離、高效率輸送,與大煤電、大水電、大核電、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約化開發和利用一道,形成全國范圍的資源優化配置格局。而這客觀要求必須改造現有的電網,使之既“堅強”又“智能”。
最后,隨著科技進步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電動汽車、智能設備、智能家電、智能樓宇、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等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只有建設智能電網,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才能滿足客戶對供電服務的多樣化、個性化、互動化需求。
據了解,通過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將實現可再生能源集約化開發、大規模、遠距離輸送和高效利用,改善能源結構。此外,通過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可實現各類集中、分布式電源、儲能裝置和用電設施并網接入標準化和電網運行控制智能化,提高電力系統資產的運營效益和全社會的能源效率。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表示,智能電網對中國最為重要的意義,在于可以解除中國綠色電力的發展瓶頸,大力推動綠色電力的發展。在智能電網投入應用之后,由于有了智能化的控制,風能、太陽能發電并網的難題會得到徹底解決,這將極大地促進中國綠色電力的發展。到2020年,智能電網技術將幫助電力企業減少1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靳曉凌指出,堅強智能電網是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對于傳統電力相關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都具有重要的帶動和引領作用,特別是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信息產業等戰略新興產業。智能電網不僅能提供巨大的市場需求,促進相關產業的規;l展,而且還能促進相關產業通過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降低產品成本、提高核心設備及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率、提高國際競爭力,進而拓展國際市場。
智能電網,前途一片光明。這也從記者采訪的多名專家及業內人士的口中得到驗證。
趨勢和目標
“正如建設信息化社會一般,智能電網是電網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和目標!辟惖项檰柲茉串a業研究中心高級顧問袁穎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指出,要完全實現智能電網是一個分階段、分層次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受政策、投資等影響,而且包括技術的成熟性、經濟性、電網基礎,以及整個社會的用電習慣和相關產業的發展等方面。這個過程可能需要10年或是更久。
“今天智能電網的發展并不是從‘零’開始的,中國電網經過多年建設發展,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動化、信息化水平,更有部分電網技術和裝備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為智能電網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未來是智能化水平迅速提升的新階段!眹W智能電網研究所靳曉凌博士向記者表示:為實現中國智能電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國家電網分階段穩步推進電網智能化建設,其中過去的2009-2010年為規劃試點階段,2011-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2016-2020年為引領提升階段。
那么,2015年基本建成的智能電網到底是什么樣子呢?
對于國家電網公司提出2015年基本建成堅強智能電網的目標,袁穎表示“應該是有更詳細的詮釋和描述”。也有一些專家對于智能電網基本建成的定義不太清楚。
靳曉凌博士則為記者揭開了神秘面紗。她告訴記者:“到2015年,初步形成堅強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雙向互動服務體系;基本實現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友好接入和協調控制;電網優化配置資源能力、安全運行水平和用戶多樣化服務能力顯著提升,供電可靠性和資產利用率明顯提高;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基本建成,關鍵技術和關鍵設備實現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智能電網效益初步顯現,國家電網智能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應該說,2015年只是堅強智能電網基本建成這一事件的時間節點,并不是終點。
袁穎告訴記者:“十二五”時期是堅強智能電網進入第二個階段,即全面建設期。相對于第一階段的規劃試點,這個時期智能電網各個環節將全部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因此這個階段電網公司投入到智能電網建設的資源將是十分豐富的,并且在技術標準、關鍵設備上應該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各環節能夠協調發展,達到國網公司本階段規劃的目標。
靳曉凌向記者表示:“‘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國家電網將在全面建設的基礎上,評估建設績效,結合應用需求和技術發展,進一步完善和提升智能電網的綜合水平,引領國際智能電網的技術發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堅強智能電網,國家電網智能化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智能電網整體效益得到充分發揮!
為保證智能電網發展目標的實現,國家電網公司已編制完成了“十二五”電網智能化規劃,明確了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智能電網重點項目建設、關鍵設備研制、技術標準制定的分階段目標。在電網智能化建設重點項目方面,通過電網六大環節和通信信息平臺,開展智能變電站、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配電自動化、用電信息采集、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電力光纖到戶等24類智能化重點項目建設。在智能電網技術標準建設方面,圍繞智能電網技術標準體系的26個技術領域、92個標準系列,加快推動技術標準建設,滾動修訂已有標準,補充制定所需標準,不斷完善標準體系,并推動優勢領域智能電網標準國際化。在智能電網關鍵設備(系統)研制方面,在7個技術領域和28個技術專題內,重點開展137項關鍵設備的研制。提升已有關鍵設備性能,擴大推廣應用范圍;加快在研設備研制進度,強化示范應用,形成生產能力。
難題不少
“智能電網盡管前景很好,有利于清潔能源發展、促進節能減排,但仍充滿不確定性!睆B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向記者表示。
因為智能電網以什么速度發展取決于很多因素,如投資力度、技術難題、特高壓和互動用電的發展進度以及清潔能源的發展速度。誰來買單也是很大的難題,因為電網建設成本加上解決清潔能源如風電、太陽能發電及并網的成本都很巨大。
“各個方面條件不一樣、產業成熟度不一樣,智能電網的發展不是單純一家電力企業所決定的!痹f告訴記者:智能電網的發展要受政策、技術研發等多方面影響,不僅是企業行為,還應該是社會行為。智能電網的發展受制于相關產業比如變壓器、自動化設備、電網基礎設施以及與電網智能應用相關的信息通信軟件等的發展進程。
現在有一些智能電網示范小區但沒有推廣,這里面不光有技術問題,還有投資大、使用成本高的問題。因為智能電網改變了能源供應以及應用的模式,一下子就從傳統的單向模式轉為雙向互動模式。面對新的模式,比如智能電表的應用,社會對其是否接受,接受適應能力如何都會有差異。
智能電網的規劃,一定是每個環節都涉及,也一定是各環節協調發展。特高壓是堅強智能電網的一部分,超高壓、高壓電網、城鄉低壓配電網同樣也是堅強智能電網的一部分,各級電網都要協調發展。因為只有主網的智能化,沒有配網的智能化,智能電網行不通。不可能一個環節的智能化,就叫做智能電網。
還有智能電網條件下,會有配電端反接入。舉例來說,一些用戶有太陽能發電希望并入電網,把多余的電賣出去。這就會對智能電網提出很高的要求。目前,智能電網的發展速度會不會那么快?我們要考慮其對電網的沖擊,考慮國情和未來發展戰略,分步驟實現。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齊智平則表示,中國發展智能電網面臨很多挑戰,F有的管理體制、價格機制、定價方式都要發生改變,電力網、通信網等要進行融合。智能電網涉及電力系統整體的變革,需要各行業機構協同以及資金、政策支持。
需多方支持
“智能電網建設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離不開各個利益相關方的參與和推動。”國網能源研究院靳曉凌博士告訴記者:堅強智能電網的利益相關方涵蓋電力系統全產業鏈,以及政府、裝備和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科研機構等多個方面,而且各利益相關方的關注點也各有側重。因此,凝聚共識、增強合力,建立健全協調互動、和諧共贏的合作機制,形成共同推進智能電網建設的良好局面,對于智能電網發展是極其重要的。
堅強智能電網建設,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形成多方合力建設智能電網的新格局。實現電網智能化與實體電網的協調發展,實現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各環節的協調發展,實現堅強智能電網與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智能電網涵蓋環節多、參與行業多,更需要電網企業、發電企業、設備制造企業、科研單位、用電用戶等各方的相互配合和協作。
靳曉凌向記者表示,面對歐美等發達國家近期密集出臺的一系列戰略舉措,如果我們反應遲緩,措施失當,很可能失去這次難得的戰略機遇。要充分發揮中國的舉國體制優勢,突出政府的主導作用,建立有效地跨行業溝通平臺和合作機制,多方共同推動智能電網快速發展。
政府部門應抓緊制定宏觀引導政策,發揮其在制激勵政策、出臺標準、統籌規劃和協調組織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引導電網企業發揮好技術引領、搭建平臺、科學調度的作用,適應清潔能源接入和節能減排要求。促進發電企業積極發展清潔能源發電,采用“系統友好型技術”保障系統正常、高效運行。對其他行業和科研機構,鼓勵積極參與智能電網相關標準制定,核心技術攻關,關鍵設備研發和示范工程建設。引導電力用戶主動轉變消費觀念和用電習慣,積極參加智能電網雙向互動。
要逐漸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多方積極參與合力推進中國智能電網發展的新格局,才能打好智能電網建設的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