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耐磨熱電阻質量的主要問題之一是產品的使用壽命和環境適應性問題,也就是可靠性問題。如何提高儀器儀表產品可靠性,已成為儀器儀表行業當務之急。
專家認為,國產儀器儀表與自動化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與國外產品的差距很大。其可靠性問題動搖了冶金、電力、石油化工等重點行業對國產產品的信心,從而在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的國產化工作中,儀器儀表與自動化系統的國產化推進最為緩慢。極大地影響了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的提高。
穩定性和可靠性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儀器儀表工業發展和技術創新的一個嚴重障礙。
與國外發達國家產品和技術相比,國產儀器儀表雖然技術指標同國外同類產品比較差距不大,但國產儀器儀表在使用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方面和國外產品差距很大。不少國外產品在交貨以后的保修期已經延長到5年、10年,甚至提出終身保修、看不見的儀表概念。而多數國科儀器儀表仍然處在保修期一年的水平上。
儀器儀表可靠性、穩定性問題不僅引起了企業家的重視,科學家對此也是十分關心和焦慮。錢學森認為,可靠性是設計出來的,可靠性是生產出來的,可靠性是管理出來的。
國內可靠性發展的現狀和趨勢
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可靠性研究與應用已成為一門遍及各學科各行業的工程技術學科,已經從電子產品的可靠性發展到機械和非電子產品的可靠性,從硬件的可靠性發展到軟件的可靠性,從重視可靠性統計試驗發展到強調可靠性工程試驗,通過環境應力篩選和可靠性強化的試驗來暴露產品故障,提高產品的可靠性。
據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石鎮山教授介紹,在實際使用中,用戶的反應也主要是產品的穩定可靠問題。可靠性研究和應用在儀器儀表行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榮傳統。
工業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要打開國際市場,在市場競爭中取勝,必須首先提升產品的可靠性。美國認為產品質量的核心在可靠性,抓可靠性可以創造奇跡。鑒于國內儀器儀表多品種小批量,在行業內沒有實力特別強的大企業的特點,專家提出建設一個國家級的“儀器儀表產品可靠性開發公共服務平臺”,以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促進行業技術進步,夯實產業發展基礎。該平臺集中對儀器儀表與自動化系統可靠性基礎共性技術和重點
耐磨熱電阻的可靠性技術開展研究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