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管浮子流量計的非傳統應用領域的進一步拓展,為儀器儀表工業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動力。儀器儀表產品的總體發展趨勢是“六高一長”和“二十化”。縱觀歷史,剖析現狀,展望未來,可以提出如下結論:日后,傳統的儀器儀表將仍然朝著高性能、高精度、高靈敏、高穩定、高可靠、高環保和長壽命的“六高一長”的方向發展。 在學術界,有人把儀器儀表比喻為社會生活中的“物化法官”。此次展會的主題再次凸顯儀器儀表這方面的作用,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當然,儀器儀表的作用,遠不止于此。除了上面的比喻,學界還同時把儀器儀表比喻為:工業生產的“倍增器”,科學研究的“先行官”,軍事上的“戰斗力”。關于儀器儀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比這些比喻更有說服力的,是下面這組數據:美國國家標準局上個世紀90年代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美國儀器儀表產業的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4%,而它拉動的相關經濟的產值卻達到社會總產值的66%?紤]到在信息化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對儀器儀表的依存度更高,儀器儀表的作用即使用“四兩撥千斤”來形容亦不為過。金屬管浮子流量計的作用大,同時意味著,若該產業發展水平低下,則整個國民經濟和科技發展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從這個意義上,學界又把儀器儀表產業稱作是“卡脖子”的產業。令人不容樂觀的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在得益于金屬管浮子流量計“倍增”作用的同時,也明顯感覺到了這個產業“卡脖子”的壓力,而就目前的情況看,“卡”的力度似乎還在增加。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我國儀器儀表業已經初步形成產品門類品種比較齊全,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和開發能力的產業體系,成為亞洲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儀器儀表生產國,但產業整體水平較低,產品大部分屬于中低端產品,可靠性和穩定性不高,高端大型儀器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一些重點領域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工作受制于人;用于公共安全等領域的現場快速檢測、監測儀器嚴重缺乏。三聚氰胺事件前期監管部門和企業之所以一度陷入被動局面,原因正在于此。針對我國儀器儀表領域存在的問題,國家首先應從政策層面統籌相關研究開發工作,集中優勢資源開展一些重大儀器儀表項目的自主創新;其次要采取有力措施,實現產、學、研結合,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儀器儀表研究開發技術創新體系;第三要加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量大面廣的科學儀器儀表設備的產業化,大幅提升國產儀器儀表的市場份額;第四要建立完善儀器儀表產業風險投資機制,加快國有企業體制改革,重點扶植和發展一批儀器儀表生產基地和龍頭企業。只有這樣,我國金屬管浮子流量計科技水平才能不斷提高,儀器儀表產業才能得到持續、健康發展,真正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