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蒸汽流量計的報告:國家有關商標管理部門公布的數據來看,國內商標在國外搶被搶先注冊的案件每年超過80起,主要涉及家電、文化、服裝、飲料、化妝品等多個行業。目前,約有35%的國內的知名商標在國外被搶注。并且,考慮到國際準則,這些企業只能“啞巴吃黃連”。近幾年,中國知名商標海外遭搶注事件屢出不止,“英雄”在日本被搶注;“大寶”在美國、英國、荷蘭、比利時被搶注;“紅星”二鍋頭在歐盟、英國被搶注;“安踏”、“大寶”、“六神”、“小護士”等也都難逃厄運。海爾、康佳等著名企業也因商標被搶注而相繼引發海外官司。據統計,迄今為止,已有15%的內地知名商標在境外遭搶注。商標遭海外搶注的問題已經成為困擾我國企業發展的巨大阻力。那么,什么原因造成海外搶注者都來爭搶中國商標呢,為什么中國企業沒有在境外進行商標注冊呢?究其原因,企業商標意識淡漠、不懂得國際商標法則、不舍得長遠投資是根本。據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的資料顯示,2003年,我國企業在其他國家商標局申請國際注冊的總量不超過3000件,而國外企業在我國注冊的商標數量卻有上萬件。2004年,世界品牌實驗室公布的“中國500個最具價值的品牌”中,有46%未在美國注冊,50%未在澳大利亞注冊,54%未在加拿大注冊,而在歐盟的未注冊比率更是高達76%。由于我國企業對國際貿易的游戲規則不熟悉,給了競爭對手以可乘之機。為此,中國商務部的專家曾向國內企業發出警告,提醒他們積極采取對策,否則今后蒸汽流量計在境外的投資將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