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一
新能源產業步入“而立之年”設備商機盡顯
觀點
中國向世界作出的減排目標相當于是降低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碳強度,即依賴較少的能源消耗來促進經濟增長,為了履行這一承諾,唯有通過降低能耗和使用替代能源兩種途徑。
降低能耗主要通過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促進循環經濟等手段來實現。使用替代能源是另一個有效降低碳強度的方式,在清潔煤技術和CCS(碳捕捉和封存)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考慮到技術成熟度和經濟成本,風電和核電仍是近十年里最有前途的替代能源。
趨勢二
智能電網建設推進設備加上“智能心”
觀點
全球金融危機引發和加速了我國機械工業轉型的步伐,電氣行業也不例外。電氣行業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的重點目標還包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而調整電源結構,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方面。智能電網的誕生為調整電源結構指明了新的方向。
智能電網對設備要求很高,傳統設備無法支撐智能電網。因此,傳統電力設備怎樣適應智能電網的建設要求,如何優化升級是目前的重要課題。這將為我們帶來無法預計的自主創新空間。
趨勢三
特高壓國標發布電力設備采購量大增
觀點
我國特高壓電網項目的出現對國內輸變電制造企業提升技術水平起到了強有力的拉動作用。
受特高壓電網項目的拉動,以西電集團、天威集團、特變電工為代表的國內輸變電制造企業,依靠自主創新獲得的國際先進技術,目前在全球經濟危機中正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有望大力崛起,向世界最頂尖的輸變電制造企業發起強有力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