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 王先慶
提要:物流費用過高是國內商品價格畸高的重要因素。更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物流成本快速增長與運輸費用快速增長關系非常密切,現行的收費公路政策推高了物流成本。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各種過路費、過橋費已高達運輸企業成本的三分之一,比發達國家要高出一倍左右。提高我國物流業的專業化程度,建設一個與經濟發展相匹配的物流體系和商貿流通體系勢在必行。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近日發布報告指出,今年前10月社會物流總費用為6.4萬億元,同比增長18.7%。
物流費用繼續保持著較快增長,顯示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維持較高水平。這一方面說明我國國內需求在擴大,另一方面,物流成本的提升,顯示出物流總費用中的各項費用整體累計增長速度較快,主要是油價、用工成本、房租,各種租金上漲推動了物流費用上漲。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在這份報告中還指出,物流成本快速增長與運輸費用快速增長關系密切。數據顯示,前10月運輸費用達到3.3萬億元,同比增長15.6%,增幅比前9月提高0.2個百分點,增幅繼續呈加快態勢。不難看出,前10 月社會物流總費用為6.4萬億元,而油價、過橋過路費兩項加起來達到3.3萬億元,占了一半還多。物流牽扯到的整個環節,分擔到各個環節中去的費用應該有一個比例,這個比例如果過高集中在運輸費用中,從整個物流業的發展來說,顯然是不正常的。
有媒體曾經報道過,2010年中國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是18%左右,比發達國家高出1倍。過高的物流費用是商品價格畸高的重要因素。中國的商品在中國生產,但是在國內賣出的價格比在國外賣出的價格高,主要原因就是物流費用,也就是流通費用問題。而物流費用是流通費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流通費用集結起來反映到商品的銷售成本中,最后反映到商品價格中。
中國物流的過高費用可能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因為整個中國的物流體系和商貿流通體系的建設過程還相對緩慢。盡管我國對流通業的發展開始重視,但由于我們的基礎太薄弱、轉型過程相對緩慢。要使物流費用下降,政府宏觀部門要把物流業的發展放到國家的基礎行業、基礎產業以及整個大商貿流通業的發展中去理解其重要意義,才能改變物流滯后于生產的畸形狀態。例如,從目前的情況看,現行的收費公路政策推高了物流成本。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各種過路費、過橋費已高達運輸企業成本的三分之一,比發達國家要高出一倍左右。
另外,從微觀層面來看,我國許多生產和銷售企業習慣于或者不得不自辦物流,而不采用第三方物流。企業之間深度的物流合作比較困難,使得所有企業都要占用大量物流資源,于是往往形成整個產品供應鏈上的庫存、運輸、裝卸、搬運等物流活動在不同環節反復進行,過多的環節占用了大量物流資源,也是造成物流費用過高的原因。因此,應該提高物流的專業化程度,特別需要鼓勵企業將物流外包給專業化物流公司。
最近兩個月,物價指數的漲幅正在呈現逐步回落的勢頭,但是如果影響物價的重要因素--物流成本持續居高不下,顯然會阻礙物價的繼續回落。